第七十七章 好处-《血海孤狼》


    第(2/3)页

    李孔荣已经死过了一遍,若算上穿越,那就是死过了两遍。换做以前他还会心存希望多和孔祥熙辩论几句,要求他劝常凯申千万不要在上海决战,可他现在已经对党国、对中央绝了希望。这蝇营狗苟的党国和中央,会的仅仅是愚民和敷衍,加上一个不断作死的领袖,四万万的同胞不被日本人杀死,也要被扒堤的常凯申淹死。

    这段时间的思考让他觉得抗战的胜利不在于常凯申的党国和中央,而在于他这个腿上还打着石膏的病人。原子弹未造出之前,要日本投降只能是海军登陆东京湾,彻底扫平日本。他相信他能做到这一点,且并不完全依赖美国人。他可不会忘记1940年军政部长何应钦在国民参政会上的那个报告:1939年的军费为18亿元,而同年华侨汇回祖国的钱就高达11亿,并且救国公债不在其内。这十一亿,捐款占了百分十。注35

    而美洲华侨抗战期间一共捐了多少钱?有数字说是一亿三千万美元、还有数据估计为两亿美元。但可以确信的是仅新会一地的华侨购买救国公债就达三千六百多万美元。注36新会一地除了捐钱,回国参战的飞行员也不少,只是海军有派系,空军自然也有派系,华侨飞行员、东北飞行员、甚至是广东飞行员一般都是坐冷板凳,抗战后期更是有人无机,既然如此,索性来海军好了。

    现在还在吕贝克船厂船坞里的两艘潜艇至关重要。前期靠宁海号、靠金山卫那四艘鱼雷艇,后期则靠那两艘远洋潜艇打出名声、打出战绩,如此才能让华侨踊跃捐款。拿到捐款就可以将捕获的日本邮船改一改,然后珍珠港时抽冷子来一下,有此战绩不说美援,捐款也会倍增。海军说到底还是费钱,有钱一切才能玩的起来。

    甚至他心里还有个极端的想法如果像小说里的李富贵、现实里的冯玉祥一样,整个舰队都皈依耶稣基督,那就不光是华侨捐款了,天真的美国基督徒会主动通过教会把钱送上来。特别是舰队在美国海军反应过来之前就狂揍日本人,再编几个他们爱听的神话,中间植入一些广告,这些脑残怕会疯狂送钱。其他人不提,洛克菲勒教友会捐多少?够一艘埃塞克斯吗?

    至于党国会埋怨、甚至是阻止海军获取华侨捐款,这在李孔荣看来根本就不是问题。假设航母舰队的花费是两亿美元,资金来自华侨捐款,同时该舰队也证明了自己有战斗力,那何不将这支造价两亿美元的航母舰队,翻倍作价四亿美元租借给美国海军?有借自然有还既然美国海军租借了中国四亿美元的作战物资,那是不是中国陆军也可以问美国租借四亿美元作战物资?这一借一贷,收支平衡。

    这样华侨捐款一样为党国所用,不过是海军舰艇换陆军枪炮罢了。只是这么操作唯一的问题就是舰队租借给美国海军后的指挥权和控制权。但只要有战绩,李孔荣相信美国人夺不走自己的指挥权,到时候无非是要和尼米兹在战略方向上扯皮而已。督促美国的棕皮靴们集中使用航母、提前解决鱼雷引信问题、提前出现毫无技术含量的船团,这三者任意一个都能让中美联军提前登陆琉球,进而登陆东京。

    实打实的计划就是这么定的,而在李孔荣的认知里,要想靠**反攻获胜,那是绝不可能的,1944年常凯申也想反攻,可结果就是豫湘桂大溃败,一时间中外哗然。用开战前常凯申自己的话说:敌人在我国境内的不过六个军,而我们用以抗战的有一百廿个军,以二十个军对付敌人一个军,还打不过敌人,还要常常受敌人的打击。注37

    一百二十个军对付不了日军六个军,五百多万人对付不了日本三十万人。究其原因,不是人太少,而是人太多。人越多每个军所分到的武器就越少,武器越少就越难形成重点,日本人炮一打,黄鼠狼赶鸡,当即就全军溃散。李孔荣暂时记不起驼峰空运到底运了些什么,可他记得直到1945年陆上通道打通为止,**都处于养猪待宰的状态,空耗粮饷。华侨捐款给了国府也不顶用,还不如自己从太平洋直插东京,迫使日本投降。

    李孔荣这一个多月的想法就是如此,理论上可行,实际上肯定有无数的困难。但他还是认定:与其等**收复失地,还不如自己汇合美军攻占东京。

    椴树下小提琴又拉了起来,孔祥熙当然不知道他几次想拉拢的李孔荣已经起了异心,要抛开国府自己海上抗战,迫使日本投降。他在教训完孔令仪之后又与李孔荣谈了谈德国的局势,最后要求他协助已经出发、即将抵德的蒋百里,这才告辞而去。

    这时候李孔荣才知道蒋百里要来,这个跟谁谁倒霉的民国祥瑞他对其并无太多好感。他来德国干什么,要德国帮着调停中日之战?回到病房的李孔荣只想了一会就将蒋百里抛之脑后了,眼下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与邓尼茨上校沟通好关系日本人的活动是有效果的,他听说德国海军那边已经不准备让中国海军学员去基尔了,听林准说要去的地方是佛兰斯堡,那是德国的北部,比吕贝克市更靠近波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