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有限-《血海孤狼》


    第(3/3)页

    “大卫,新中是不会到中国银行存款的。”宋子文笑了笑,气定神闲的点上一支香烟,但却没有抽。“他们对政府有意见,担心政府冻结他们的账户。我需要你打听一下新中造船的股票什么时候行,委托的行商是谁,有多少人对这支股票感兴趣。”

    打蛇打七寸,海军现在依仗的是军费自筹,弱点也正是军费自筹。只要能在资金方面对海军造成威胁,宋子文相信李孔荣终究要对国府妥协——一个国家所能调动的资源肯定要比一个公司调动的资源多得多。美国是一个讲求实际的国家,他相信只要自己筹码足够,美国人肯定会改变主意的。

    宋子文着眼于金融,李孔荣离开医院第一个要处理的公务也是金融。倒不是担心资金链抽紧,而是新加坡的李光前、云南的缪云台、要先行见面商谈。让他没想到的是缪云台和陈光甫非常熟悉,于是这三个民国银行界巨擎一起来到新中防务公司密商要务。

    陈光甫是重庆国民政府的代表,他之所以在美国,原因在于孔祥熙是亲德派,英美这边苦于没有人脉资源,宋子文是英美派,在美国是有资源的,可宋子文上台等于孔祥熙上台,于是孔祥熙只好派陈光甫来美国。陈光甫是留美生,但他被美国人看得起不是因为他曾经留美,而是他创建经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本事。

    李孔荣对他也很佩服,再想到汪伪即将行中储券,需要一些懂钞票的人在上海观察收集中储券情报,对他又是和蔼几分。没想到商谈不久陈光甫便道:“汉盛兄,庸之院长让我代问你一句:是否还记得当年国王湖边的承诺?”

    陈光甫的一句‘是否还记得国王湖’让李孔荣诡异的想到了‘是否还记得大明湖’,他有些厌恶的甩甩头,道:“我当然记得,可庸之先生也没有履行他的承诺啊。如果当时他能谏言常委员长不要在上海大打,不听信宋子文顾维钧这些人所谓的国联调停,抗战就是另一个局面了。即便日本人进攻上海,南京也不会那么容易丢吧?”

    陈光甫并不是孔祥熙的人,他只是代孔祥熙转告而已,至于当年两人在德国国王湖畔说了些什么,他是不知道的。但听李孔荣的反问,特别是说到淞沪会战和南京丢失,他下意识觉得李孔荣似乎更在理些:上海如果不大打,南京确实不会那么快丢。

    “去年平准基金差点就光了,好在英镑贬值缓了一口气,不然法币信用难以保证。可这仅仅是现在,明年的局势会更加恶劣,海军难道就不能帮一把吗?”陈光甫知道国内的困境,美国虽有贷款,可贷款实在是杯水车薪。而海军在美国拥有巨资,如果海军能抽出一些资金支援国府,那平准基金肯定能支撑的久一些。

    “新中造船正准备上市,如果……”想到孔祥熙那张胖乎乎的脸——这人待人还是挺宽厚的,不像宋子文那般盛气凌人。当初他也没有对自己的叛国大加训斥,只是在听闻海军打捞出沉船后来过一份电报,言辞也很温和,希望这些钱能暂借给国家云云。

    “光甫兄,我充分理解庸之院长的难处,但海军的钱不是我一个人的。如果是我个人的,那有多少钱都可以借给庸之院长用于平准法币或支援抗战。海军这边,还要先做一次财务统计,如果新中造船股票上市顺利,海军大概可以暂借一些钱给庸之院长,借款的期限很宽裕,利息、条件这些都好说。不过海军也有事情要请庸之院长帮忙:一是海军航空部队将回国实训,也就是以战代训,我希望国府能予以方便……”

    “回国作战?!这是好事啊!”陈光甫大喜过望,国内空军正缺飞机,买飞机又没有外汇(既便有外汇,美国的飞机公司全在忙碌英法订单,估计也是买不着),海军飞机回去正正好。

    “光甫先生,海军航空兵只会听海军的命令。因为规模有限,他们回去的数量并不多。我很担心常委员长还有常夫人对海军飞行员不听命令会很不高兴。”李孔荣脸上毫无喜意,神色冷峻的很。“另一件事情就更棘手了,海军许多官兵还滞留于国内,我希望常委员长能高抬贵手放他们出国,都是打日本人,他们在国内作用很有限。”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