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秦王嬴英对李儒学术的正确性已经开始产生怀疑,这是勿容置疑的,否则就不会有范睢谋刺李儒败露之后,竟然还能留下一条命来,放逐到檀锋的军中,与其说是放逐,还不如说是保护。 但是李儒辅助秦武烈王一生,李儒学术对于秦国的影响力根深蒂固,嬴英想要动作,必然会触及到这个庞大势力网的根本,这不是小手术,而是一场从内到外的根本性的变革,嬴英如何敢随意动作,雍秦商会的首先改变,也算是嬴英的一种试探。 但人算不如天算,李儒竟然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病危,随时可能失去性命,没有了李儒这个领头人,嬴英的顾忌便会小了许多,不管是威胁利诱,还是分化瓦解,其中可以运作的空间可就大大增加了。 接任范睢成为新任首辅的崔元派人快马通知路超,让路超立即返回咸阳,李儒学派需要一个新的强有力的掌舵人,崔元知道自己做不到这一点,而能接任李儒成为领头人的也只有路超了。 这才是路超甩下大军,急急离开回到函谷关的原因,他必须要尽快安排好函谷关的事情,而后返回咸阳去主持大局。 高远想通了这一点,眼前顿时豁然开郎起来。这是一个搅乱秦国政局的绝佳机会,秦国现在虽然已是日薄西山,经济之上陷入到了无比的困境当中,但秦国朝廷对于地方上的控制,仍然是强有力的,这也是秦国到现在仍然能强撑着与汉国对抗的原因。 西赵赵希烈的反正,算是扎穿了秦国一条粗血管,如果再让秦国内乱起来,那秦国就离死不远了。 “不能让路超返回咸阳。”高远对着曹天赐道。 “啊?”曹天赐有些不通,“师傅,如果让路超返回咸阳的话,对我们攻打函谷关是有帮助的人,不得不说,路超是一个强大的对手,有他在函谷关,会增加我们得手的难度,甚至难以得手。如果路超一走,换一员将领,将领新来,对函谷关兵将并不熟悉,而且在指挥之上也不见得能得心应手,我们便容易得手了。” 高远笑着摇摇头:“你错了,战争有很多种方式,你所说的这一种,是最下策了,兵马相对厮杀当场,就算获胜,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以秦国现在的政局,将路超留在函谷关,比起让他回去,对我们可有利多了。” “师傅,我不太懂。”曹天赐摇头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