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旁边的杨铁也附和了几句,他平时寡言少语的,除非是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才会说上几句,在他的眼中,陈龙江做过最棒的事情就是危房、旧房改造。 不提杨果家。就整个村、整个乡镇,现在都已经很少看见老旧的茅草房、泥巴房存在了,从他来的第一年开始,就有了改造的政策,政府补贴加上村民自己承担一部分,全面更换成为明亮干净而且安全稳定的砖瓦房。 “杨荣他不是不做好事,但感觉性质不一样。”杨崇观评价道。“你回来的时候,应该看到县城的路灯都有更换。然后听说县城解放路那里,要修一条纵线通往高速路,以后那边也会成为新的商业区。” “咱们家已经在那里买了几块地,我三块,妈两块。你要的话,也可以给你买几块。”杨萍有些喜滋滋地说道,“这几块地,以后肯定会升值,到时候修几栋房子,把铺面租出去就很有钱赚了!” 现在不是讨论买地问题的时候,杨果继续听杨崇观说:“除了这个新路。听说县里还要修一个大的文化广场,据说是有风水大师指点过,这个文化广场能够汇集人气、财气,咱们家乡才能兴旺发达。” “如果真是这样,也不错。只是,我怎么觉得这些变化都有些华而不实呢?而且,是不是搞得太快了?才一年功夫,又是修路,又是修广场。咱们这儿又不是羊城,有那么多财力去投资在这上面吗?”杨果不解地问道。 路灯什么的,杨果回来的时候有注意到,但现在想想,以前的路灯并非用不了或者说不够明亮,投入巨大的财力将县城的路灯全部换了一个遍,似乎对百姓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并没有多少提升。 “就是这个意思!”杨崇观跟杨铁喝了几杯米酒,说得更起劲了,“现在就有人觉得杨荣他是在做政绩工程!” “小观,你小点声!”徐金凤担忧地说了两声,她站起身来,到院子里,将外面的院门给锁上。 “没事,他才不会来我们这个犄角旮旯的地方。”杨崇观挥了挥手,说道,“这一年来,他有下过几次乡?好像除了电视上播放的两次以外,没有了吧?甭担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