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钢铁帝国(下)-《世纪帝国》
第(2/3)页
根据郑鹰等人的讨论,虽然不知道另一时空是如何解决了鞍山式贫矿的冶炼问题,但终究要努力一下,而不能就此放弃。仅仅五千万吨的富矿,真的要支持东北的重工业基地,连十年都撑不下来。
为了解决贫矿冶炼的问题,中华帝国冶铁行业的众多本国籍和外籍专家云集鞍山,仔细调研,广泛探讨,最终依然还是没有得到满意的方案。这个结果显然无法让对东北开发寄予厚望的皇帝郑鹰满意,这位皇帝以其特有的固执宣布:鞍山铁矿的问题一定可以,而且必须被解决。随即这位皇帝祭出了一贯的法宝:悬赏两百万华元,加伯爵爵位,只要能够解决鞍山贫铁矿的工业化经济冶炼问题就可以受赏。
在丰厚的赏金刺激下,各路专家都使出了浑身解数,瑞典的格连达尔,德国克虏伯和霍伯尔特,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矿业所等专业的冶炼机构和研究所纷纷介入,最终904年,帝国皇室制钢产业的德裔特聘专家马克西?施密特提出了一个方案,即采用焙烧炉,在磁选前先进行高温还原磁化,并使坚硬的矿石变得酥脆,容易破碎。经过反复讨论,这个方案被提交御前,获得了专项经费支持,建立一个日处理矿石吨的实验性工厂,并由施密特亲自主持,从国内外精选了一批破碎机,筛选机,选矿机,亲自指导建设了还原炉,并且对矿石进行了仔细缜密的化验分析以设计工艺方案。
此时此刻,工艺试验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尽管南面的华军已经在和日军接战,一些地方已经在紧急撤离重要人员,但固执的施密特却以德国式的刻板公开宣布:“我受皇帝陛下委托进行本次实验,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更不可以因为某些潜在的威胁而中途放弃。”
在这位德国老专家的带动之下,助手和很多工艺技术人员,乃至底层工人都没有离开,依然在坚持工作。
施密特静静地看着眼前高大的焙烧炉。
这是他精心设计的产物:需要处理的铁矿石以电动传送带运送到高处,从竖炉的顶端装入,在炉体内缓缓下降,在这个过程中,赤铁矿被还原为磁铁矿,从无磁性变成有此行,并且酥脆化。加热和还原使用煤气,来自旁边炼焦厂的焦炉煤气。在炉顶安装了贮矿槽,容量二十五吨,炉衬是耐火砖堆砌,炉壳没有采取当时惯常的铁皮包裹,而是采用了钢结构紧固。
施密特在中国的定居始并非心甘情愿。
他原本是洛林铁矿的工程师,属于德国日耳曼人,却已经在法国生活多年。阿尔萨斯-洛林被割让给德国后,这位工程师虽然也曾经不无欣喜,但对于德裔移民大规模涌入,对本地法裔的歧视又有些看不惯,再加上痴迷技术,在铁矿内过得并不舒服。
二十年前,他接待了来自东方的客人,收到了一份热情的邀请函。高额的薪水,特殊的地位,那个曾经打败法国的东方神秘力量,这一切让他有些动心。正好他的女儿伊丽莎白新婚不久,丈夫病亡,也不想留在伤心地,于是他就带着女儿来到了中国。
原本他并没有想过一直呆在这片陌生的土地,可他的女儿却很快与他的一位学生坠入情网,并且谈婚论嫁。可怜的老施密特最终在中国方面的热情挽留下选择了归化,并因其对中国矿业采掘的杰出贡献受封男爵。
施密特现在已经无心其他,满脑子只是这一次的生产试验。
他已经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精心挑选的阜新焦煤,美国进口的最优良的磨机,可以将铁矿矿粒磨碎到一百五十目的微粒(相当于每平方厘米的面积有一百五十个颗粒),以确保磁选。高炉是他精心设计,结合鞍山矿石的情况加固了炉底,又把炉顶的通风口进行了加固。
如果还是不行,那鞍山铁矿……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欣喜若狂的声音在身后响了起来:“老师成了三个批次,全部铁精矿以上焦比只有5您成功了鞍山贫铁矿被您征服了”
施密特猛地转过身,看着他的学生兼女婿方正学:“报告呢?”
方正学赶紧把手中的检验报告递给老师。
施密特仔仔细细看了一遍,终于露出了笑容:“成功了……鞍山铁矿,终于可以得到真正的开发了。上帝,这是东方的洛林……不,是鲁尔”
“老师,您一定会受封伯爵”方正学眼窝深陷,脸上却是掩饰不住的狂喜,“那些美国佬,瑞典佬,这下全都要傻眼了白来一趟”
施密特呵呵一笑,一把搂住了自己的学生:“不,方,这不仅仅是我的成就,而是我们的成就……你是我的伙伴,是我们一起把他变成了现实。这笔奖金属于我们,也属于在这里的各位……”
他转向周围露出笑容的人们,深深一鞠躬:“各位,你们冒着危险留在这里,见证了这个伟大的时刻,无愧于自己的职责。这笔奖金的一半属于诸位,谢谢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