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开局!骰子掷出-《世纪帝国》
第(2/3)页
“山本君,说到这里,我倒要多问几句。”松方正义转向山本权兵卫,语气不善,目光锐利,全无七旬老者一般的老态龙钟,“联合舰队喊决战喊了这么久,为什么还在无所事事地游荡?中国人不出来,为什么不逼上去堂堂正正和他们打一场?”
“他们在舟山,江南是英国人提出武力保护的,联合舰队去了,就是对大英帝国宣战。”山本权兵卫咽了口唾沫,“帝国海军不可能在和支那敌对的同时再与英国皇家海军交战。”
“既然如此,那你们想怎么办?”松方正义冷冷地说道,“国民卧薪尝胆忍饥挨饿,用血泪换来的战舰,海军方面是如何运用的?第二舰队第三舰队全灭,帝国船只损失无算,现在偌大一个联合舰队在海上游荡,喊决战喊得山响,却始终一事无成。既然如此,开战之前信心百倍,现在束手无策,这就是帝国海军?这就是你们指责小村君国贼的资本?”
山本权兵卫脸色通红,大张着嘴,却说不出话来。
松方正义转向桂太郎,桂太郎的心头就是一紧。
“桂君,陆军的旅顺攻略打了多久了?之前在琉球,你们损兵折将一无所获,最后把责任统统推给海军计划有误,支那人狡猾,那旅顺怎么说?这是你们和海军联合拟定的计划,也是你们一开始主张的北进。现在损失数万,弹药损耗无数,国库空虚,而你们还在喊着旅顺口指日可下到底还要死多少人你们才能拿下旅顺口?就算拿下了,陆军人都死光了,又有什么用?”
桂太郎张着嘴巴,也是说不出来话。
“对面的国家有四亿五千万人他们始终没有屈服北方这一场大胜之后,支那中枢政府威信就是牢不可破,除非我们打下北京,否则就没法指望他们内部的分裂。”松方正义喘息了一阵,脸上浮现出些许晕红,显然情绪很是激动,“早先我就反对你们冒险,你们非说支那内乱在即。打到现在,损兵折将一事无成,现在还要把最后一点赌本押上去。你们才是帝国的罪人,正蠢材”
“松方君,那依你之见,帝国当如何应对?”这个时候,山本权兵卫已经恢复了平静,淡淡地问道。
“和谈”松方正义毫不犹豫地说道,“小村君说得对,现在帝国的形势已经危如累卵,和谈才是出路财政方面,帝国的内外负债总额已经高达二十二亿日元,即使我们不吃不喝,财政在目前的数字之上年年增加,也需要六七年来偿还。现在已经不是我们坚持不坚持的问题,而是想坚持也是有心无力。不马上停战,帝国财政就损失会崩溃。到了那个时候,再和谈连一点筹码都没了”
“醒醒吧。”山本权兵卫一言出口,众人无不侧目,“松方前辈,该醒来的是您”
此刻,山本权兵卫对着这位萨摩藩的前辈,健儿社的学长,语气中却再无恭敬,满是肃杀:“现在和谈,就是自寻死路宣战的是我们,用和谈掩护战争的也是我们,支那人的皇帝那个诏书怎么说的?擒其贼囚,捣其巢穴。现在他们占了上风,民气沸腾,会轻易放手?天皇陛下已经在辽东,难道我们要把天皇陛下交给他们?巢穴?难道要让他们进入东京?支那人君无戏言,他们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应允我们”
“退一万步说,即使谈判达成,我们让出朝鲜,赔款,甚至放弃部分主权,给支那人以欧美列强一样的治外法权,最惠国待遇,可国民会答应吗?”。山本权兵卫环视全场,“他们忍饥挨饿十年,换来一个屈辱的求和,国民会暴动,会天诛国贼我们都得死,但最后毁掉的是帝国日本会陆沉,我们统统都要完蛋。”
“只要和谈消息一出,日本就是举国大乱,而俄国可能也要抢先和中国人媾和。”山本权兵卫冷冷地说道,“他们的筹码比我们多他们在欧洲,土耳其斯坦和伏尔加河还有很多部队,他们还有四百万的预备役再有一个月,西伯利亚就进入冬季,那个时候中国人要么撤退,要么在暴风雪中收获惨败。俄国人在远东的要塞群,只要拖住中国人一段时间,就至少可以支撑到明年春天。在这个时间之内,什么都可能发生。”
“如果我们现在放弃,俄国人一旦议和,中国人还会和我们认真谈判?不,他们会把一切力量砸到我们头上,占领我们,肢解帝国,宰割人民,亵渎圣驾”山本权兵卫看着神色愕然的松方正义,“前辈,这就是你想要达成的目标?和谈,只是个美妙的幻想罢了。”
“不试一试,又怎么知道中国人不会同意?”一旁始终沉默不语的文相西园寺公望幽幽地说道,“正如海相所说,西伯利亚的冬天对支那人是很大的威胁。可这也同样能够阻止俄国人的反击。既然如此,中国人到时候把主要兵力都集中到辽东和朝鲜方面,那帝国到时候还有什么凭恃?朝鲜还能保住吗?”。
山本权兵卫涨红了脸,却是哑口无言。
“好了,诸君。”一个威严沉稳的声音传来,众人赶忙转过目光,看向首相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虽然表情平静,但一股疲惫和焦虑已经止不住地表露了出来。眼袋发黑,眼眶红肿,仿佛在几天之内就老了十岁。虽然声音依然威严而沉稳,可那股摄人心魄的掌控力却仿佛消散了大半。
“此事关系重大,看来也就只有提请圣裁了。”伊藤博文说道,“诸君的意见,都会转达给圣躬……此外,外相。”
小村寿太郎赶紧一欠身。
“烦请联络英法美德各国使团,请求斡旋。帝国不是惧战,只是东亚的血流得太多了……至于让步,先含糊答应,总之要摸到中国人的底线。藏相。”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