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天道有报(下)-《世纪帝国》
第(2/3)页
丹东外海,保定号上,许波放下电报,脸上如释重负。
“想当纳尔逊没当成,害我白白流了那么多眼泪。现在库存炮弹都快打光了……老谢,给舰队司令部发电,申请返航。”
“之前谁痛哭流涕要夷平东京的?”谢江潮斜了他一眼,“现在倒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喂,你眼边是什么?”
“风吹的……进灰了。”
“信你……才怪。”
“是不是兄弟?”
“是……不过跟这个有关系吗?”。
“是兄弟的,不许把这几天的事情告诉老头子……”
十月十六日。
东北的局势已经急转直下。
在辽东半岛的北部,儿玉源太郎亲自指挥的满洲军第一军,部分前线兵力土崩瓦解,抵抗力量已经被彻底压倒,其余梯次断后的要点被逐次攻破,而儿玉源太郎的主力对华军迂回部队的攻击失败,再加上丹东失陷,大山岩退守鸭绿江,不得不以主力转向南面,试图与庄河方面的第六军会师,利用庄河港口的补给苟延残喘,固守待变。
华军深入敌后,包围圈终究不能太过严密,儿玉源太郎的部分部队成功地与第六军会师,但实际上结果不过是从一个包围圈跳入了另一个大一些的包围圈罢了。华军机动舰队也炮击了庄河港,日军的形势更是雪上加霜。
从北面和西面压过来的华军,集中了十一军,三十军和皇家禁卫第四军,把日本满洲军方面损失惨重的第一,第五和第六三个军逐步压缩到了辽东半岛中部的地域。日军被围部队包括了第二,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十,第十一,第十四,第十五,近卫第二,海军陆战第一总计十三个师团的残部,以及部分后备步兵,骑兵,炮兵和辎重后勤部队,总计战斗部队兵员十万人,其余人员五万余人。
在丹东方面,上陆的华军陆战第六师已经和西边推过来的华军皇家禁卫军摩托化纵队,以及陆战第一军的部队会合,并且已经在海军的支援下打过了鸭绿江,向平壤推进。
在朝鲜方面,自仁川上陆的海军陆战第五师,独立第一旅,已经占领了汉城,同时以一支部队一直向东南方向穿插,顺利占领了水原和利川,切断了汉城与南方的通道。
在总情局朝鲜分部的联络之下,天朝王师解民倒悬,光复朝鲜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样飞遍朝鲜各地,大部分地区都已经闻风而动,朝鲜人多年积蓄的怒火一朝喷发,顿时就是如火如荼。
各路警察,地方治安队纷纷起事,打死或逮捕了为数很少的日本和俄国“监督”,把平日里颐指气使的日俄侨民关押了起来,纷纷打出壬辰之时“义军”的旗帜。从北面的平安北道,慈江道,两江道,平安南道,一直到汉城以南的忠清南道和北道,庆尚北道,全罗北道,三千里江山处处烽火。而日军由于大量抽调到前线,后方的统治力已经相对薄弱,机动部队基本抽调到了前线,主要依靠当地的警察,治安军和侨民,结果这个时候朝鲜义军蜂起,统治顿时出现土崩瓦解之势。
朝鲜和辽东形势的急剧恶化,也动摇了鸭绿江-图们一线的日军,在大荒沟一线已经被华军压向南方的满洲军第三军第一,第三两个师团率先败退,留下少量部队断后,其余部队轻装向南,试图首先稳住西南面的安州防线,保住平壤。长白方向的第二军,第八和第九两个师团也向南抽调兵力,准备退保安州。鸭绿江方向上,从丹东败退下来的第十二师团一部由大山岩元帅亲自指挥,拼死转进安州。
平壤的日军,已经通过在乡军人会把日本侨民动员了起来,把最后残余的五十以下的日本男子统统征集入伍,准备死守。
原来驻守汉城的日本“朝鲜顾问大臣”冈泽精,见势不好,又知道海战不利,海权丧失,留下大井成元死守,自己挟持着朝鲜王国宗室在华军包围圈合拢之前由铁路向北逃跑,一路之上多次遭到游击队袭击铁路,最后总算抵达了平壤,与朝鲜北部的日本重兵集团汇合,准备坚守待变。
华军机动舰队,由于控制了海权,已经分成若干支队。许波的快速编队完成了支援丹东登陆的任务,马不停蹄地转向对马海峡,封锁日本本土和朝鲜的交通。中国的浅水重炮舰,自汉江逆流而上,炮轰沿途的日本军事力量,支援对陆作战,并掩护陆战队乘登陆船直接沿汉江想朝鲜腹地奔袭。中国海军军旗所到之处,朝鲜民众欢声雷动,纷纷起事,更驾着渔船舢板,送上各式米粮酒肉劳军,言必称“今日复见大明王师,虽死无憾”。
在北面,中国的旧式海防舰堂而皇之地轰击南浦,甚至沿大同江想平壤进击,一路横扫两岸的军事设施,杀伤人员。
华军飞艇庞大的身躯出现在了朝鲜上空,中日朝俄四国语言写成的劝降书,朝鲜解放宣言,在朝鲜各大城市从天而降,更让朝鲜市民欣喜若狂,纷纷传颂。更有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大批传单,标语,鼓动朝鲜人起来反抗日俄殖民者,光复三千里河山。
辽宁,瓦房店。
日本满洲军前线指挥部,一片愁云惨雾。
“英教也自裁了吗?”。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大将此刻仿佛凭空老了十岁,“断后部队已经彻底崩溃了……参谋长阁下,现在负责南线防卫的是哪个师团?”
“是六师团,另外后备步兵也抽调了六个大队。”儿玉源太郎也没了往日的气定神闲,“现在压力最大的是北线,中国人的兵力和火力太过凶猛,部队已经非常疲惫,弹药物资补给也不足,士气不振,各部队的主官也难以完全掌握住部队,很多地方已经很混乱了。现在中国人正在收拢追击部队,进行火力侦察,等待后方重炮。等他们兵力火力重新调配完毕,一旦总攻,只怕……”
众人的心头都是越发沉重。
“中国人在我们的当面,至少已经调集了十八个师以上的重兵,兵力火力皆数倍于我军,补给充沛,又是内线作战,还掌握了海权……”儿玉源太郎继续说道,“支那皇帝已经亲临前线指挥,我军虽有天皇陛下坐镇,健儿勇猛,可形势便是如此。”
他转向主位御座之上的明治天皇,深深伏倒:“陛下,满洲军方面,对目前的态势,只有一个守字。坚守待变,也许还有转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