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东亚新秩序(四)-《世纪帝国》
第(2/3)页
与此同时,日本又以其独特的岛国文化,掀起了一场“为国减轻负担”的全国运动。肩负重任的日本政府公务员,退伍军人,志愿宣讲员走家串户,向所有六十五岁以上老人讲解国家的困难,国民的苦难,新日本没有资源承担太多的养老责任,并建议这些没有足够劳动能力的老人“为了国家,为了大和民族,也为了您的后代家人,以坦然的态度寻求解脱”。
很快,日本就掀起了老人自杀的浪潮。这些被民族大义的大棒砸弯了腰,又被后代子孙福祉这样的推心置腹说动了心的老人们,眼看着家人忍饥挨饿,不由得多了内疚,也失去了继续苟活的心思。
死,在很多时候,也并不是很难做出的抉择。
在日本式的人生哲学指导下,这些老人们纷纷写下遗书,慷慨赴死,以减轻家人和社会的负担。
这一运动,在日本引发了剧烈的反响和震荡,很多失去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尤其是残疾军人,面对这样惨烈的局面,也纷纷选择了自杀。日本政府受到鼓舞,又发动舆论把矛头指向了各种弱智,遗传重病无法工作者一类的“社会负担人群”,开始了半鼓动半强迫的清洗。
在大清洗之中,日本人口到底因此减少了多少,在后来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测,而日本政府则始终缄默。
明治天皇最近很忙。
正式投降后,这位日本至尊一直滞留在中国,由郑宇“邀请”去了北京,并且派了专人陪同“赏玩中华风物”。
明治天皇在安排之下,检阅了中国禁卫军部队,又和郑宇一起检阅了北方方面军的“献俘”仪式,眼睁睁看着十几万的俄国俘虏被押解着经过长安街上的凯旋门,从**前沮丧地走过,看着广场上中国民众山呼海啸一般的欢呼,看着旗帜的海洋,以及献俘部队严整的军容,看着新编成的摩托化部队,航空部队和浮空部队的英姿,又是多了几分复杂的情绪。
随后,明治天皇又被引领着参观了北京周边的各大工厂,尤其是炮兵工厂,炸药厂,枪械工厂,机车厂,飞机组装工厂,看着充满了大工业暴力美学的大工厂区,看着流水线作业下高效率,大规模的生产,又看到了青年团,少年团的军事化组织演练,公益劳动和民族主义教育,看着这些青少年如同军队一般令行禁止,又不失活力与热情,明治天皇对于日本的失败,已经再无任何遗憾和怨念。
他已经非常清楚,即使再来一百次,结局也不会有什么改变。这种全方位的实力基础差距,决定了中日的实力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日本,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了。
不过,郑宇在接见这位身份尴尬的天皇之时,却提出了一些让明治天皇有些摸不到头脑的提议。
郑宇提出,未来在东亚,为了加强各国的友谊与文化交流,应该定期组织各种竞赛和互访。比如,既然欧美人组织了奥林匹克运动会,那东亚也可以组织东亚运动会,至少中日朝琉是可以参加的。
此外,中日之间还可以举办围棋擂台赛,每年一届。再比如亚洲工业博览会,亚洲文化博览会……
这倒让明治天皇多了些心思。
战场上打输了,在这些竞赛上争回些面子,倒也可聊以自*。
许凡在日本倒是如鱼得水。
这位海军元帅一向被视为民族主义者中的亚洲主义者,在日本私下的口碑很好。中国海军三次完胜日本,更让这位元帅在崇尚强者的日本成为了偶像一流的人物,被视为“世界海军神将”。
日本前海相山本权兵卫,虽然由于对华战争问题被强令退役并接受审讯,最终判了五年徒刑,可拜访了许凡元帅之后,出来后却长叹一声,满脸遗憾:“此生不得为许帅座下走狗,吾生之憾也。”
许凡处事公正,待人接物也极有策略,威严之中透着平和,与之前日本政军两界,在国运相赌之下有些歇斯底里的治政相比,实在是一股和煦的清风。在这位元帅果断又不发灵活的手腕之下,日本多年积累的阴暗,很多被人憎恶,却又碍着某些纠缠不清的原因难以革除的弊政,逐渐被扫清。日本社会上上下下在这股清新的风潮之下,也开始发生某些奇妙的变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