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中德合作(二)-《世纪帝国》
第(2/3)页
可要说道具体怎么解决这个看似矛盾的任务,李经方也坦承“自己拿不准”。关于英国目前复杂的政治博弈,外交部“正在进行周密研究”后来被逼急了,干脆就用一句“最后的结论,也许只是一句话,也许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但具体结论还需要时间”来搪塞。
对美国的态度,李经方还是说了些有价值的东西。在他看来,只要中国不表现出对美国的敌意,只要中国继续对美国资本开放,美国“不可能重新采取排华政策,也不可能真的发动武力干涉”。而中德合作李经方认为,只要中德不结成正式的军事盟约,美国不太可能因此而与中国翻脸。
但李经方也提出,中国对德的外交,不能明确地以英法或美国为对象一定“不能让他们认为自己被中德两国孤立,并且是敌意的孤立”。
他提出,未来十年,中国的外交,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坚持等距离原则”。对德外交,除了目前对抗列强干涉,完成东北亚独占势力范围的构建这一目标,也是现实主义经济利益的选择。但最大的风险在于过于政治化,甚至带有军事联盟的sè彩,这样就会引发美国对国家安全的恐惧并且直接刺ji英法保守主义和沙文主义的情绪,导致中国外部环境的恶化。
对李经方的意见,郑宇其实在很多方面是重视而且认可的。
不过对他来说,刘定一也好,李经方也好固然说出了不少实在的道理,但这些并不都是他需要的信息。
财政部长唐绍仪第三个安言。
最近,唐绍仪的脸sè明显多云转晴。
原本做好了豁出去打十二到十八个月的准备,现在刚半年就已经奠定了胜局,乃至彻底控制了日本,再加上战时管制体制运用得力,尤其是皇室居然隐藏了很大一块生产能力,这导致国家战争开销得到了有效控制。
在唐绍仪看来,对德外交问题,说白了只是策略。而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关键是看国家的需要和国家的实力。总体他首先讲了目前国家的经济形势。
虽然国家因为战争出口受到一定影响,居民消费因为战争而受到一些影响,但借助扩军和战争的庞大订单,在战时体制的统一调配之下,帝国经济依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以国内生产总值的口径计算,农业产值预计从前一年的八十六亿六千四百万华元上升到八十九亿元以上,不过主要是年内农产品价格上升比较快。工业产值从五十四亿两千八百万华元预计上升到六十八亿华元,其中还计算入了由于战时管制强制定价导致的工业品总体9.5%的价格下降,其增长主要是强有力的战时经济管制,规划…投优惠信贷,充分地动员了国家工业潜力,大量闲置产能被启用,劳动力和劳动强度大幅度增加。加上其他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从一百八十一亿华元预计增加到二百亿华元以上。
在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上,战争影响了出口额,预计出口从前一年的十亿七千三百万华元下降到七亿余华元,同时为了弥补国内的生产力不足,以及为国内的农业工业和基础设施投资,进口额从前一年的六亿七千九百万华元上升到超过十三亿华元,贸易逆差预计接近六亿华元华元,而前一年是三亿九千五百万的贸易顺差。
居民最终消费从前一年的一百一十九亿万华元预计下降到一百一十亿华元主要是因为战争期间居民增加储蓄,购买国债和捐款以及民品转产军工导致部分非必须xing消费品供应不足:各产业si人部门总投资从前一年的二十六亿四千一百万华元,年内将上升到二十九亿华元以上。中央和地方政府包含战费中的物资采购在内的物料消耗,包括消费和投资达到了四十九亿华元,其中包括了信贷杠杆。
接着是财政底子。
在收入方面,国家今年目前根据战时管制估算的流水如下:税收:预算收入十三亿华元,预计实际实现财税收入十六亿华元左右,超预期的原因首先是物价总体上涨幅度较大,导致税收名义额增加,其次是是战时体制下征税执行率提高了,企业产值在战争订单下也高了,再次是战时特别税率较高三国有资产投资红利:预算内两千八百万华元,实际实现三千万华元。
其他收入主要包括:安南犹太自治区的政治献金两千万英榜合一亿四千五百万华元:查抄贪腐官僚资产,包括现金,存款,外汇,有价证券,计提养老金回拨非法资产拍卖等两亿五千万华元:各种罚款,文物拍卖和国有土地房产拍卖等,归属中央财政的部分八千万华元:从日本索要的第一期战争赔款(主要是贵金属和外汇储备),一共两亿八千万华元。
除此以外,还有大批尚未拍卖的没收房严十地,文物等,以及缴获的日俄军军事物资,末来还将择机变现,其中一部分已经直接补充军用。
此外,还有海内外募捐所得的六亿两千万华元。
至于美国对中国提供的三亿美元贷款已经huā了一点五亿,主要是就地支付在美国购买的军舰和辅助船只的剩余款项,购买美国生产的军用物资,以及紧缺的民用物资,补充生产力缺口等剩下的一亿五还在美国的中资银行账上,用于后续采购和支付尾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