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帝国大业(二)-《世纪帝国》
第(2/3)页
“拟议之田土物业税,只限于每户五十亩以上之土地,而且仅限传统租佃方式之农业。若农户自行耕作,五十亩之土地已经是人力之极限,也足以衣食无忧。而五十亩以上,以收租过活,听任农户自行种植,一方面是无益于社会责产力之提升,另一方面也徒增租佃矛盾,有违帝国普惠万民之皇道大义………”
“帝国于乡绅阶层,绝非过河拆桥,而是以政策引导其更有效地运营资本。今日帝国工商业发展之速,工商获利之雄厚已经举世瞩目,
无此等工商,何谈国战之胜…
此等田土物业税固然削弱了土地租佃所得,然并非强迫乡绅失去土地。乡绅可将此等土地转卖佃户,或以政府限定之价格等级卖与政府所设立之土地公司。所获之资金,可以股份制合股经营工业,可运营商贸,可入帝国垦殖公司之商股,可购各公司之债券股票,也可合资组建银行,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帝国将兴股票交易所,皇室产业以及各工商大家均将上市招股,此等产业获利丰厚,增长迅速,远胜于土地运营。乡绅为帝国先进之分子,修桥补路,救灾施舍,捐款办学造福乡梓,此等善举千古不可磨灭。然自古以来,乡绅资金猥集于土地,尤有不良及一般乡绅,遇有丰年则囤积粮食,遇灾年则高价出售,放高利贷,低价入手土地,视为天理人情。更加官商勾结上下其手,官绅之家田土累积,小农乃至富农纷纷破产为佃户,如此循环,田土兼并,富者金玉满堂,贫者无立锥之地。一遇天灾则举国sāo然,陈胜吴广之流揭竿而起,再加均贫富之口号,则天下大乱,士绅与贫民尸骨交叠,荒野不可胜数。”
“既如此,何妨行此善政以无痛之自由方式分散田土?”唐绍仪说道“政府并非强迫乡绅分田,只是以税收引导。乡绅愿意继续收佃,依然可行,不愿收佃,可将资金转投他业。目下城市教育兴盛1医学昌明,商业繁华,乡绅多于县城省城购置住宅,将子女送入城市就读,往返于城市与乡村。既如此,何妨索xing移居城市,投资入股,乃至开办实业………”
“今工商大兴百业兴旺,无处不是机会。
”唐绍仪环视全场“我帝国之士绅阶层,愿意继续经营农业,且佃户愿意加入,可改租佃为农业公司。佃户以其租种权力和生产力入股,乡绅以其土地和知识入股,乡绅为董事长,外聘或以本家子弟为经理,仿农场体制,给与农民保底工资,收益比例,以现代科技和管理方式运营产业,购买良种,肥料,行科学之耕作,购买或租货农机,并可持续扩大运营规模,如此岂不胜过靠年景赚些不劳而获之租佃收益……………”
台下的议员们听着,思考着。
不少农家出身的半弟自然知道事情没这么简单。看着地租里国家的税收只占六成半,但大家都明白,这税是强制的,不但年成好要收,年成不好甚至蚀了本也要收。如果真遇到三五年的旱涝,国家不甄免税收,搞不好一个大地主就要破家。
可话说回来,政府的态度已经明朗,更可怕的是,这背后肯定是皇帝的意思。以这一位目前的威望和实力,更别说手下那么多普通农户出身的军官和士兵,家里的田土多则六七亩,少则两三亩,很多人还都是要租种一部分乃至全部,听到如此政策定然是喜出望外,乡绅要是硬ting,有些事情恐怕就难说了。想一想战前北京那次兵变,现在军队的威望形象又是如日中天,不少人也是一头冷汗。
换个角度,把资本拿去投资工商实业,以及入股股份公司做垦殖,甚至运营银行,也不失为一条捷径。早闻欧美股市火爆,美国多有大亨于股市暴富,现在帝国要开股市,说不得也是个大机会。
事实上,经过了三十年的工商业发展,国家的乡绅阶层也早不是前清时候满脑子租佃的守旧分子。正所谓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工商业出息如何,乡绅们并非熟视无睹,甚至大部分人已经参与到了工商运营之中,几乎全部人都在银行有存款,有买债券吃息。运营田土,一个是习惯,另一个也是求个稳妥,毕竟这历朝历代大王变幻,一道乱世乡绅都要在本乡结寨自保,土地却是传家的上策。
可现在看来,这帝国国运,不说千年,三五百年怕是有了。文治武功,俱是千年未有之盛,更得上下合宜,贫苦之工农也安居乐业,温饱无忧。国土之广,军力之强,教化之普及更是华夏肇建以来之登峰造极,连普通泥tui子的子弟张口闭口也是忠勇仁义礼智信之帝国七德。国家民族。
另一方面,世事变换之快,社会发展之日新月异,也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早先诸多山西票号,未能及时转入现代银行业者尽皆覆没:传统牙行,也被帝国新起的贸易公司和政府事业单位冲得七零八落:传统的人牙子更是被现代劳务公司彻底消灭,经营高利贷的,除了作为会党被清理剿灭,被依法取缔,si下运营的也被遍及帝国各地的银行,典当行冲得溃不成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