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帝国大业(完)-《世纪帝国》


    第(2/3)页

    这仅仅是偶合吗?

    “…帝国政府之立法,固然可为全社会总体之指导,最低之限度,然企业各有其特点,劳工阶层也不可期望政府解决一切问题,更多地还是要靠劳资双方的共同努力,以构建适合企业自身特sè,行业特点,地区特点的劳资关系。政府在这种关系中,更多的是裁判员,真正的主角还是靠劳资双方……”这又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在中国,商业界也好,底层民众也好,早已习惯了在立法和行政上听从政府的安排,最多也就是提提意见。虽然参政院和国会这些年在立法,预算审批,官员监督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多的作用,但这种政府主导的思想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可现在看起来,中枢却提出了一个新的观念:政府不会包打天下,只是仲裁人。

    更重要的是,政府没有表现出任何的立场:它既没有站在资方一边袒护企业主,也没有明确表态力ting劳工,他只是给双方提供了一个公平较量的舞台,同时又规定了较量的规则,至于结果如何,只要没有低于底线,就不在政府考虑的范围之内。

    这种理念上的冲击,让很多议员一时间也有些恍惚。很多人只是隐隐约约地意识到,未来整个社会的资源博弈,似乎会遵循某种新的模式。

    “…至于各位议员担心的工潮,相关法规中将严禁此等两败俱伤之行为,主要以劳资协商沟通,政府调解,法庭仲裁为手段。中枢调研员将密切关注案件进展,地方参政院,警部,调查局也将监督劳工部和法庭可能的贪腐渎职行为………”

    劳资问题成为多方博弈的重头戏。

    ji烈的辩论持续了三天,修改后的提案又进行了反复讨论,各党在桌子下面又进行了一轮复杂的利益博弈,最终的定稿总算先后获得众议院和参议院的批准实际上和第一版草案没有多少区别,不过嗣后将公布的很多行业具体提案倒是吸收了不少意见进行了修订。

    五年计划…和预算案的敲定,终于打消了民间的种种猜疑。这个国家,看来确实要以前所未有的高姿态大踏步地前进。

    在军队内部,出身普通农户的子弟大多欢欣鼓舞。五十亩以下免除田土物业税,所得税免税限度又提升了,战时临时税收明年开始取消,再加上社会保障政策,劳资协商制度,这些子弟,尤其是很多人知道战争结束后自己不会留在军队,无论是打算参加筑路队,还是投身工厂,或者是进农场,乃至打算在北疆垦荒独立经营的,都知道这些政策对自己和自己家人的帮助有多大。

    走到这一步,原本对战前的承诺依然抱有的怀疑已经烟消云散。

    这一切都不是为了团结国战,稳固皇帝权力而采取的应急许诺,而是实实在在的国家大政。

    不仅仅是政策的效力本身,更重要的是这表明了这个国家整体的发展思路:以民为本,民富国强。

    有产者的心态是复杂的。

    他们对政府明显转向“袒护“工农阶层有微词,甚至有怨怼,但在主流媒体的宣传之下,面对举国上下的ji扬民气,中枢政府的威权,却也实在没有太多可以做的。他们固然可以去尝试串联在议会表决中做手脚,但面对无孔不入的警政部和调查局,以政府一竿子支到底的各个社会组织,这点猫腻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把自己也搭进去。

    总算新的规划…一方面画了足够大的饼,另一方面也没有把乡绅和企业主逼上绝路,只是把战时体制下的一些东西修订和固化下来,把他们的分配额度向劳工有所倾斜,兑现了战前的承诺。

    再有两年就是国会改选,而今年九月,各个地方参政院就要改选。

    这个时候,无论是从拉拢选民出发,还是从争取皇帝提名出发,抑或是争取舆论支持出发都只好站在“民族大义”和当局的一边。

    可一旦这个政策引发了混乱和动dàng,无法执行……

    底层民众,在农会,工会,青年团和少年团宣传队,报纸宣讲员的娄传之下,都已经知道了中枢的决策,自然是欢欣鼓舞。

    在各个城镇,帝国劳工部组建的招工办正在巡回宣讲招工政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