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燕雀安知鸿鹄志-《狗官》
第(2/3)页
和珅不由得暗暗冷笑,肃顺冠冕堂皇地这些话,实际却埋藏着不可告人的阴谋。 这些别人或许看不出来,但和珅却冷眼旁观,心中清清楚楚。
不过,他这时却没出来说话,倒不是他怕直接和肃顺起什么冲突,而是他对曾、左两人的认识要比肃顺深得多。
以和珅来看,把向荣、和春、德兴阿等人召回,表面上虽然把所有压力都丢给了曾国藩和左宗棠,实际上却是放手给了这两位好友一片能自由翱翔地天空。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肃顺的自作聪明只能以自食其果告终。 和珅能想象得出,一旦给曾国藩、左宗棠放手,他们能做出多大的事业来。
别说是区区太平军了,到时候真搞成尾大不掉,就有得朝廷头痛了。
朱凤标却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作为汉臣,他虽然没像和珅看得这么清楚,但也隐约察觉到了肃顺的不怀好意。
不仅强烈反对把官兵从湖广等地调离,更为曾、左是否能独自守住湖广而担忧。
“曾国藩办团练后与长毛血战数十场,当得可堪大任。 而左宗棠横空出世,得皇上恩典署理巡抚一职,为兵为政都是大才,有他们两位在,长毛是攻不进湖广地。 ”
“万一呢!”朱凤标追问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曾国藩的确有才。 但毕竟是书生来掌兵,纸上谈兵多有兵事不熟之处。
况且前些时候,曾国藩与敌交战接连战败几次,属下锐气已失,现在只靠着高城大墙勉强抵挡。
而左宗棠以前声名不显,虽现在湖南如日中天,得皇上看重署理巡抚,却不知是否名副其实之人。 大军在。
他们尚可为之,一旦大军离开,光靠着团练乡勇,难道肃中堂就有十足把握么?”
“呵呵,朱大人过虑了……。 ”肃顺笑着摇了摇头。
“兵事乃国之大事,怎能不多加考虑?” 朱凤标见肃顺一副轻松的样子,忍不住有些恼火。
“皇上!肃中堂、朱大人,可否听微臣一言?”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周祖培见两人争执不下。 也站了出来。
“周爱卿有何高见?快快道来!”臣子意见不合差一点儿就要吵起来,咸丰坐在上面早就觉得难以取舍,头痛欲裂,突然瞧见周祖培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跑出来,他顿时一喜。
“回皇上。 以微臣之见,其实肃中堂与朱大人意见相差并不大,其主要分歧还是在是否招回湖广之兵上……。 ”
周祖培前些年就是刑部尚书,因为犯了错才降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朱凤标现在地位置本来是他的。
自被降级后,周祖培总想着怎么能再此讨得咸丰欢心,重新把失去地帽子给拿回来,所以一直琢磨着,寻找着适当的机会。
而今天的朝会,恰恰就给了他这么一个机会,瞧见两位重臣相持不下,皇帝又难以断决。 他心中窃喜,迫不及待地就跳了出来。
周祖培在下面早就想好招了,当下得意洋洋地继续说道:“其实此分歧并不难解决,只要皇上仿效嘉庆年剿匪之计,用坚壁清野之策,先使长毛等无法深入,然后再在各省多办团练,以替地方兵力之不足。
双管齐下。 如此而为。 既可使湖广无忧,又能让大军早日建营以敌长毛……。 ”
咸丰听了眼睛一亮。 连声赞好。 当下就决定按肃顺的建议,立即把向荣等人给召回来,备建江南、江北两大营。
同时,他也听从了周祖培的建议,下旨在各省筹建乡勇,依托团练之策弥补来兵力不足。
“周爱卿,你如今尚是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咸丰解决了难题,心情大为舒畅,笑眯眯地向周祖培问道。
周祖培听咸丰如此一问,心中顿时狂喜,连忙叩首答道:“回皇上,微臣现今正是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
咸丰点点头,接着若有所思地说道:“我记得周爱卿……二年前还是刑部尚书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