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风雨飘摇两相隔-《狗官》
第(2/3)页
和珅地人忙碌了几天,这才得到叛军已经逃脱的消息,把这消息传回了上海。
虽然人没抓住,但和珅却从周秀英所说的职务上了解到了陈玉成的姓名。 看着手下报来的资料,和珅开始关注这个年轻的太平天国将领。
虽然他们从未直接会过面,但在上海这些日子的交手中,却已经清楚,这个陈玉成的确不简单。
英国人和法国人在这次上海之乱中地反应让和珅警惕起来,特别是英国人,居然对自己使出了借刀杀人之计,用心不能不说险恶异常。 贪婪的英国人,还有法国人。
都对自己的国家虎视眈眈,恨不能把整个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不可。
一个贫弱的大国,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上如不抗争,那只有被人鱼肉的下场。 包令,他那彬彬有礼的笑容下隐藏着是丑恶地嘴脸。
绅士的面具下有的是大英帝国对中国的贪婪和无穷的欲望。
中国与英国将来必有一战,和珅非常清楚这点,虽然他恨不能现在就领兵给这些英国佬狠狠地一个教训,但从理智上他却清楚如果此战不成。 带来的后果会是如何。
既迫切,又下意识地尽量延迟战争的发生,这就是和珅如今的矛盾心理。
在朝廷地无知无畏之下,中国的外交简直就是一片空白。
虽然有那些对中国比较友好的国家存在,可正由于咸丰与朝廷的短视,根本就不能去利用它们,给国家取得外交上的主动。
从和珅的判断下,美国是最可能成为中国盟友的人。 但因为咸丰对洋人的厌恶,和美国如今国内地局势动荡,两国之间建立起同盟还是很遥远的事。
加上美国是共和国制度,几党轮流执政,和珅想用地方政府的名义和美国取得局部联盟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由于威廉的存在,和珅渐渐把目光投向了普鲁士。 普鲁士在欧洲虽然是个小国,但却是一个军事强国,而且为了统一德国。 普鲁士与英国、法国之间的矛盾非常深。
从这点来看。 普鲁士在中国与英、法有冲突的情况下,很有可能站在中国这边。
而且。
普鲁士是一个君主国家,君主国家比共和国的好处就在这里,和珅可以通过私交或者其它方式赢得普鲁士王室地好感,利用他们在欧洲地力量发展自己,并帮着牵制英、法两国。
关于这个构思,和珅与辜鸿铭仔细谈过几次,了解欧洲局势的辜鸿铭举双手赞成和珅地想法,不过也提出了他的建议。
“普鲁士现在首要的就是统一德国,如果我们能在德国的统一上帮他们一把的话,普鲁士王室完全会倾向中国。 ”
“嗯,具体说说。 ”和珅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辜鸿铭整理了一下思绪,说道:“德国的统一,关键在法国和英国,尤其是法国。 作为欧洲强国的法国当然不愿看到一个强大的德国出现。 ”
“说的是没错,但与法国交手,我们还没这个力量啊……。 ”和珅苦笑道。
“不用直接和他们交手,我们有我们的优势!”辜鸿铭笑着说道:“君实兄可能还不清楚吧,法国为了阻拦德国的统一,在经济上掐了普鲁士许多年了。
只要我们能用经济支援普鲁士,一样可以达到目的。 ”
“你是说……给银子?大概多少合适?”
“当然是越多越好!“
和珅愣了愣,美国的走私已经开始进行了,收益还算不错,和珅现在手头比以前宽裕了许多。
但上海之乱后,制造局等地损失严重,真正能动用的资金并不充足,而且要支援一个国家,区区几十万两根本就没什么用处,除非是一笔巨款,这才能让普鲁士上下对中国感恩淋涕。
“我哪里来这么多银子?”和珅摇头道:“汤生,现在的情况虽然好转,但要拿笔巨款出来根本就不可能。 ”
“这个我有办法!”辜鸿铭胸有成竹地笑了起来。 从怀里取出一份东西递给和珅。
和珅疑惑地接过一看,惊愕道:“银行?”
“对!银行!”辜鸿铭点头道:“雪岩的钱庄不是办的不错么,虽然钱庄在中国根深蒂固,但想要再发展局限太狭隘。
君实兄你去过欧美,知道洋人最有钱的地方不是国库,而是银行。 现在中国除了洋行代理银行业务外,根本就没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出现,给各国商人的资金交换带来了非常不便。
这是一个商机。 也是我们弄钱地好去处,如果能用雪岩的钱庄为根基,在上海办一家银行的话,资金短缺的问题很容易就能解决。 ”
和珅与银行接触过几次,在他眼里洋人的银行与中国的钱庄非常相近,但在结构与经营上却有着天壤之别。 而且,银行的业务发展与规模,完全不是中国传统钱庄相比的。
有一段日子里,和珅倒也想过搞个银行试试,可因为某些原因,却一直没有去做,没想到今天辜鸿铭却主动提出了要建银行。 有些出乎意料之外。
“搞银行可不是搞钱庄,这事你有把握否?”和珅犹豫不决地问道。
“没有把握。 ”辜鸿铭倒是老实,直截了当地说道:“我没读过金融,虽然知道银行地大致结构。 但怎么去操作并不是行家。
不过,我觉得这事可以试试,我会托人在欧洲找几个可靠的专业人士来上海,如果失败的话就不去说了,可一旦成功的话,这个银行会给我们带来巨大收益,将来在资金上就再也没后顾之忧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