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仁德无敌于天下-《狗官》
第(2/3)页
以乔谙的根基,他这辈子做到这六品主事差不多也到头了,要想再升上去,那可是千难万难。
当年乔谙出于嫉妒之心,曾经刁难过和珅,只不过和珅气量颇大,最后原谅了他,这让乔谙一直心存感激。
而且这些年里,乔谙在官场上也经历了不少挫折,锐气也不如以前那么锋芒毕露了。
往日大家平起平坐,今日和珅位及人臣,早就不是乔谙可以嫉妒的了的。
何况乔谙如今对和珅只有羡慕和佩服之心,当年的那些疙瘩早就不翼而飞,并对和珅发达后并未为难自己而暗暗感激。
今天,突然接到和珅要见自己的消息,走在来路上他一直在琢磨着和珅会找自己谈些什么,是好是坏,乔谙既忐忑不安又有些期待。
“景和多年前受先皇之命出游四海,归国后又下江南为皇上办差,来去匆匆一直未能与乔兄见上一面,乔兄心里不会怪我这位老朋友吧?”
和珅轻描淡写地笑问道,乔谙连忙摆手摇头,恭恭敬敬地回道:“中堂为国为民劳碌奔波,重任在身,抽不出时间也是理所当然。
何况有中堂时常挂念在心,下官已经感激不尽了。 ”
“乔兄不怪罪就好,其实景和早就想与乔兄重会一次,但一直未有机会,直到今日仰仗皇上天恩,这才得以与乔兄一见啊!今日你我故友重逢,景和心中高兴非常,而且次此皇上让我执掌礼部。
乔兄作为礼部干员经验丰富,今后礼部之事还得多多靠乔兄援手才是……。 ”
“不敢、不敢……。 ” 乔谙心中一动,连忙站起行礼道:“中堂厚爱,乔某铭记在心,礼部本就是中堂娘家,我等上下当然尊中堂之令,齐心协力为中堂办好差事。 ”
“有乔兄此言,景和心中大慰……。 ”和珅满意地笑道:“不过。 乔兄有句话还需改改,礼部办差不是为我于景和办,而是为皇上,为朝廷所办。 ”
“是、是、是,为皇上,为朝廷齐心协力,不负中堂厚望。 ” 乔谙知道自己失言,连忙改口说了一遍。 神情中不免有些尴尬。
和珅看着他地表情,觉得还算满意,点了点头,站起身说道:“乔兄所言端的是名臣风范,今日你我相聚不易。 景和还有些小事想讨教一番。
我已叫人准备了酒席,不如我们把酒言欢,边喝边聊如何?”
顶头上司开口,乔谙哪里敢推辞?何况凭着刚才的话。 乔谙已经听出了一些味道,他现在心里就像是有一团火烧起来一般。
看来和珅这次执掌礼部是想重用自己了,这个暗示让宦海中苦苦挣扎的乔谙欣喜若狂,此时此刻,他已经下定决心要抓住这个大好机会。
在酒席上,虽然和珅频频劝酒,但乔谙却依旧保持清醒,不敢多饮。 同时对和珅提出的关于礼部地情况一一作答,并主动说出了一些自己地看法和建议。
这些听在和珅耳中暗自满意,看来这个乔谙依旧和当年一样,是个可以独当一面的人物。
酒喝得差不多了,话也说了一大堆,和珅这时把话峰一转,说到了当前局势。 他想借着这个话题,看看乔谙的政治立场究竟是什么样。
“长毛为祸天下。 虽势大难敌。 但在下官来看并不能长久。 江南虽是富庶之地,可也是四战死地。
况且中堂在两江经营,已经掐断长毛南下之路,曾大人、胡大人与李大人连成一片,拦住长毛西进之道,江南、江北两大营固若金汤,长毛已同瓮中之鳖,时日无多也。 ”
乔谙并不擅长军事,绞尽脑汁想了半天这才说出了这番话。 虽然这些话里有讨好和珅地成分居多,但从整体来看还是有些道理,以乔谙的眼光能看到这些已经非常不错了。
“那么乔兄,对于洋人你又是如何看的呢?”和珅对刚才的那些话既不说也不说差,笑眯眯地接着问道。
“洋人?”乔谙久在礼部,虽然没有和洋人直接打过交道,但对于洋人的事却知道不少。
当年他与和珅斗嘴,正是大家在一起讨论洋人地事起的头,今天听到和珅突然把话牵涉到洋人身上,不由得想起了当年的那些对答。
和珅这些年地所作所为,乔谙还是知道一二的,何况在京城,恭亲王奕訢习洋学洋之风满朝皆知,而和珅又是咸丰和奕訢的老师,对于洋人的观点,乔谙大致还是摸得出来。
“洋人窥视我大清之心不死,多年前就仗着洋枪大炮索取无度,如今更是蠢蠢欲动。 以下官来看,洋人乃长毛之外的又一大患,不可不防。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