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兵端起再离京城-《狗官》
第(2/3)页
瞧着各位重臣异口同声督促自己开战,咸丰不由得犹豫不决。 从心底里来讲,他实在是想教训一下这些洋人,以报当年道光皇帝兵败割地之仇。 但是,洋人的恐惧和太平天国对自己所掌握的这个国家地巨大威胁,却又让他怎么都下不了这个决心。 左右为难之下,宁可息事宁人,也不愿意冒险打上一仗。
“朕是担心……万一胜了,英夷再派兵报复将如何是好?”
“皇上!有道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然不论是输是赢英夷都不会轻易罢兵,那还不如打上一打,也好过束手就擒。 ”肃顺是最懂得咸丰的人,听他的口气似乎有些松动,连忙说了一句。
咸丰皱着眉想了半天,这才犹豫地点了点头,让人拟旨给两广总督叶名琛,要他以战促和,严密防守广州,不得轻启兵端。
这道圣旨让各人哭笑不得,到这种地步咸丰还想着和谈的事。 两广总督叶名琛虽然是朝中老臣,却也是个油滑小人,如果咸丰以严厉的口吻要求他守住广州,为了自己的小命前程,他或许会奋力一搏。 但咸丰这道圣旨下来,摆明了给叶名琛留了一条退路,以叶名琛的性格,这广州之战究竟会有什么结果,谁都难以预料。
“就这么办吧,八百里加急,速速送往广州。 ”取过写好的圣旨看了看,咸丰似乎非常满意自己地主意,把它随手交给了肃顺。
瞧着这一幕,和珅心中暗暗摇头,国家有如此这么一个既无能又懦弱的皇帝。 任凭自己有天大的本事也办不出事来。 留在京城的时候,他本想依靠京城的权利与南方呼应,完成自己地改制步骤。
可没想到,都快半年过去了,除了升了官,再弄出个总理衙门来,依旧是一事无成,而且还被英国人趁自己不在上海的时候暗中搞了手脚。 一下子就搅乱了已经稳定下来的局面。
早知道这样,还不如留在上海呢,暮气沉沉的北京除了夸夸其谈,争权夺利之外,哪里能干得出事来?再加上各方面地钳制,和珅觉得是步步艰难,既然如此,何不早日抽身而去。 免得将来在这泥坑中越陷越深。
“皇上,此次英夷来犯事关重大,除两广总督叶名琛外,上海的外交事务也尤为重要。 以奴才之间,倒不如奴才亲身前往上海一次。 与各国先行交涉一番。 退一步来说,如果广州战败需要和谈的话,用总理衙门的名义也比叶名琛出面妥当得多。 ”
和珅地主动提议让各人又惊又喜,尤其是肃顺等人更是暗暗高兴。 虽然在这事上他们以国家为重站到了一起。 但从政见和派别上,依旧是强有力的对手。 和珅到京城没多长时间,就揽去了他们手中不少权利,光这一条,早就把他给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了。 和珅突然提出主动离开,怎么怎能不兴奋异常?当即赞誉了和珅几句,并借着他的提议把他往此路上逼。
恭亲王奕欣却又是另一种神色,焦虑而不解地望着他的老师。 他不明白和珅为什么会突然提出这个建议。 和珅回京后,受到最多好处地就是奕欣了,借着和珅的能力,他这个亲王权利越来越大,而且还牢牢把持住了总理衙门大局。 正意气风发地向借此干出一番大事的时候,和珅却主动要求离去,怎能不让他觉得失落?
咸丰听和珅这么说,也有些出乎意料。 但转念一想又暗暗高兴。 和珅担任总理大臣。 加上他的资历地确是与各国洋人交涉的最好人选。 由他出面,可要比远在广州的叶名琛强多了。 而且上海又是和珅一手建起来的。 各国公使地使馆也在上海,有和珅在上海坐镇,也许广州地仗就打不起来了,想到这,咸丰居然笑出了声,赞许地向和珅连连点头。
“爱卿此意甚得朕心,那就有劳爱卿了。 ”
“谢皇上……奴才此去必当尽心尽力。 ”
把一切定了下来,跪安离开后,奕欣故意落在众人后面,把和珅拉到一边轻声责怪道:“老师,你为何要向皇上提出离京呢?要是你走了,这京城之事又怎么办?总理衙门事务又如何处置?”
和珅淡淡笑道:“王爷不必担心,我身在上海,外交事务与制造局更能亲力而为,而王爷你在京城也能与我南北呼应,不会出什么乱子的。 ”
奕欣皱眉摇头道:“话虽然这么说,但总理衙门毕竟是初创,有老师在京城坐镇,肃六等尚不敢有什么手段,但万一老师走后……。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