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两个小故事-《无耻家族》


    第(2/3)页

    “我父亲急了,急着要奖状啊,您也能理解他的心情,花了这么钱,不就是想弄一个好故事给儿女们说一说嘛,让子孙骄傲嘛。那会儿,我父亲可比98年时有钱多了,一咬牙,又捐了4个亿,通过各种途径,以捐助教育和科研的名义送给某工程大学,请他们组织各所先将这个事搞起来。”

    “这个世界上,只要钱到位了,什么都好说,什么都好办,o4年8月,o48工程终于通过审批,到那一个月,为了这个航母,我父亲前后花了1o个亿,买航母3个亿,科研7个亿。o48工程下来的时候,该搞定的东西基本都搞的差不多,当然,除了我父亲的那点钱,海军也想办法搞了不少款子,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嘛。”

    徐腾抬手,示意牛总不要光听他说故事,也喝一口茶嘛,要说这些小故事,徐家的家史上记录了上百个,只是这几个比较厉害罢了。

    “o4年就能拿出这么多钱,不容易啊,您父亲更不愧是爱国企业家。”牛总有点唏嘘,他那会儿也能拿出这么多钱,可就是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机遇,当然,他一个搞乳业的也不需要这种机会。

    “o48工程正式立项以后,自然就不用我们出钱了,工程立项的当天,我父亲也终于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那个奖状,以一个澳门爱国商人的身份拿到了51劳模奖状。其实,上面通过别人问了我父亲,具体想做什么,人大,还是政协啊,我父亲都不要,他就要一个劳模奖状。您想啊,8月份51劳模奖状,这是不是很有趣的事,当然,奖状确实很重要,它代表我父亲对国家的热爱,可更重要的是奖状的人,还有送奖状的人。”

    徐腾将两个最重要,也最有趣的故事说完了,看了看对面的牛总,很平静,任由牛总自己思考。

    徐家有很多秘密。

    这些秘密,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天知道,徐家承担了多少责任,多少厚望,也只有天知道。

    徐腾和郑总,还有金融系统的那些领导折腾的这些事,真要捅破天时,最后是谁知道,徐腾心里很清楚。

    徐腾不否认,很多事,特别是从建行、工行那里抢走四大系统的大客户,确实是有点过分,但这一次,对方折腾的更过分了。

    至少在徐腾和郑总这个层面,到了他们所处的级别,依法治国绝非一句戏言。

    “理事长稳如泰山,想必心里都亮如明镜,这么闹下去,有些人恐怕很难收场咯。”牛总以为自己懂了,徐腾和徐家肯定通过一些渠道,向上面反映过情况,不管怎么说,背后毕竟有靠山。

    牛总错了。

    “不,没什么不好收场的,因为我已经做好承受巨额损失的结局,现在只是安静的等待那一刻到来。中国人有一句老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所以,这个上百亿美元的重亏,我一定会咽下去,打落牙齿和血吞,不会找任何领导诉苦。”徐腾满不在乎的喝着茶,将自己的决策告诉牛总,就是要牛总有点心理准备,身为理事长,他决定让整个财团损失一笔巨额资产,被某些人欺负一次。

    “这个……?”牛总彻底懵了,不知道徐腾到底是什么用意。

    “钱,我们不在乎,我们在乎的是政策,在每一家国有银行分散持股,早就不能让我满意了,你猜,我现在更想做什么?”徐腾静静的品畷这一杯小山正种的功夫茶,凝望着远处的竹林,再也不会给牛总任何提示。

    牛总似乎懂了,但不能肯定,他意识到了,徐腾现在是想要取得一个重大的突破,在其中一家重点持股,达到一个能左右这家国有银行董事会决策的格局。

    牛总并不能肯定自己的猜想,因为他忽然意识到,为什么银行家被视作资本家之王,像徐腾这种银行家,究竟在想什么,想要什么,普通的生意人根本猜不透。

    几天后。

    徐腾离开都,返回江州,回到华腾公司的总部,开始处理堆积如山的那些工作,至于华银财团和郑总那些人的博弈,他都交给李达霄负责。

    虽然遭遇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徐腾却不太可能改变自己的初心,他现在的目标不会变,他要将芯片产业展起来,将中国工业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他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12月。

    徐腾飞抵沪州,面见沪州市委全体领导,亲自上阵,在市委领导班子中做了一个很漂亮的ppT讲座,建议沪州抓住三个核心产业展,金融、港口和服务业。

    金融,港口,这两个产业对沪州来说都不是问题,服务业,对沪州来说就有点过于宽泛,要知道,沪州现在正全力推进转型——搞大飞机了。

    徐腾讲的服务业,包括金融服务、法律服务、广告业、设计业、物流业、传媒业。

    他重点讲这几个产业,特别是设计,要求沪州单独划出一个区域,支持沪州的设计产业展,包括家具、服装、皮具、手机、电脑、汽车……这些都离不开现代的工业设计。

    对于大公司来说,完全可以将设计产业外包出去,甚至很多公司可以只保留设计部门,将生产外包出去。

    徐腾之所以建议沪州开这个产业,因为他要在服装产业做一些小小的贡献。

    他打算支持国内的几家服装业巨头整合,并购海外的服装业巨头,他还打算支持家具业整合,这些对他来说只是一些很小的工作。

    他选择最合适的公司,帮助对方提高管理水平,提供融资,支持对方兼并整合,扩大在这个行业的影响力,将对方牢固的稳定为华银财团的大客户。

    过去,华银财团主要是在争夺大客户,现在,华银财团要创造自己的大客户,也要培育自己的中小客户,而徐腾锁定的方向就是服务业。

    他要重点开拓服务业的融资市场,扩大华银财团的客户群,不能光盯着四大系统,虽然这是好生意,可也不能吊死在四棵大树上。

    人就是要有名。

    徐腾给沪州领导举办的这个小课演讲基本没有激情可言,完全没有拿出要赚大钱的活力,一大半时间就是坐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前,一手托着下腮,对着电脑屏幕念数据。

    要说数据,基本也就是亚太经济研究院搞的那些东西,没什么特别的。

    结果,他还就是这么轻易的说服了沪州领导层,在嘉定区搞一个创意产业创业园,简称三创园,创新、创意、创业,主要就是搞设计。

    此外就是再搞一个物流工业园,这也是针对电子商务的重要产业基地,基本就是各大网点的仓库中心,货的始点站。

    既然来了,会谈结束,领导也很给力,当然做出决策,那肯定要赏光,一起赴宴。

    你要不是徐腾,人家这么多领导也犯不着陪你吃饭。

    徐腾本来以为就是正常吃个晚饭,结果,菜还没上,周副市长就代表其他几位领导,和徐腾询问国有银行股的转让问题。

    这段时间,全国很多财经媒体都在讨论国有金融秩序的问题,大量的专家学者,天天都在互相辩驳,网友们看的很热闹,却不知道这场辩论的背后,核心焦点正是华银财团持有的那些价值1o73亿美元的国有银行股,以及华银财团抢占四大系统客户的问题。

    1o73亿美元,7328亿RmB。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而在2oo5年至2oo7年,国有银行扎推上市之前,决策者和各大银行的谈判者,实际对这些资产的转让价格仅有94.5亿美元。

    短短4年时间,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初做决策的很多人,现在是真怕媒体做一个详细的统计数据,可这种事,怎么可能没人讨论?

    徐腾是非常隐忍的,一直没有捅破这场国有金融秩序争论幕后的核心问题,但不用他说,在座的这些领导心里都明白。

    “我还是那句话,小徐啊,你当初要不离开沪州,不管是中汇,还是建行,谁敢和你提这些事?”周副市长这番话可真是有点打脸,可他没说错,徐腾如果当初做出的决策是继续将华银财团和沪州捆绑,那些人还真不敢轻易招惹华银财团。

    “本来就是一个很小的事情,我也希望是低调处理,帮他们将这个事糊弄过去,老话说的好,以和为贵嘛。价格合适,我就能转让,问题是他们的开价也太低了,堪称是一分钱不给。”徐腾倒不是很介意被沪州的这些领导打脸,无所谓,他已经做好决定吃一个大亏。

    “要不要沪州出面,帮你谈一谈,不管怎么说,你们华银财团是沪州金融业的一面旗帜。”领导说话了,这一句话说的很精妙,华银财团是沪州金融业的一面旗帜,但不是沪州科技产业的一面旗帜,也不是沪州汽车业、地产业、新能源、芯片业的一面旗帜,因为华银财团的高科技产业分布的太散,唯一较为集中的区域是江州和宁州的姐妹城市。

    这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打脸,滋味不好受啊。

    徐腾只能苦笑,早知道是这样,他还真不想出席这个打脸晚宴。

    “说了又能如何?大局重要,我不打算在这件事上纠缠不清,等一等吧,只要他们愿意正儿八经的谈,正儿八经的想将这个事遮掩过去,我不会斤斤计较。但如果他们以为华银财团是普通的私企,想怎么捏就怎么捏,我不介意拼个鱼死网破,全国皆知。”

    徐腾无所谓的耸耸肩,笑意有点冷,看了看对面的领导,“大家可能没计算过这笔帐,我不说,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想象,华银财团在国有银行中持有的这些股份市值一千亿美元,这段时间的中国金融股概念很热,想要接盘的中东财团很多。”

    “这么多?”周副市长吃了一惊,其他领导也惊讶的说不出话来,这才知道,难怪两边动了这么大声势的舆论战,背后涉及到的问题不是他们预估的几百亿美元,而是一千亿美元。

    华银财团在国有银行股权的持有上,设计的非常分散,除了华腾公司持有建行和工行的部分股份外,其余都是由银河资本,以及两大资本公司在海外和国内的其他子公司持有。

    所以,徐腾不说出具体的数额,沪州的这些领导也都不知道,外面的普通人就更不清楚了。

    “我们出面帮你们谈一谈吧,这个事情不能闹大。”领导毕竟是有领导的政治意识,沪州的这位书记,级别可不简单,论行政级别,那比郑总等等高多了。

    何况,沪州书记的这个位置后续向哪个方向升,这是众所周知的事。

    事情很明显,只要徐腾公布这些股份的总市值,全国媒体都会瞬间明白,有人要低价回收这些股份,让华银财团吃个哑巴亏。

    问题就在于,徐腾也不愿意公布。

    因为这是一个双刃剑,民众也会担心一个老问题——华银财团是不是太强势了?

    最后搞不好是媒体支持华银财团,全国的吃瓜群众却会支持国家回收股份,在所有的社会公关中,其实最难预测的往往是大众的反应,譬如媒体预测美国大选和英国脱欧。

    领导已经说要介入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