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首府玉树-《晚明之我主沉浮》
第(2/3)页
大唐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吐蕃王室成员吉德尼玛贡由于王室内乱,逃往拉达克,建立了独立的拉达克王朝,随后藏民大量涌入。
十三世纪,拉达克归入蒙元版图,蒙元朝廷向拉达克派遣官员,常驻军队,全面管理拉达克。
大明立国之后,打败了蒙古人在乌斯藏的残留势力,拉达克逐渐被大明控制,作为乌斯藏领土的最西端,朝廷在拉达克地区设置了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委托当地头人代为管辖,这个时候的拉达克,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王国,介于藩属国与属地之间。
但大明对拉达克地区的影响非常有限,几乎忽略不计,明中期之后,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已经撤销了。
看到这些讯息,朱由检心潮澎湃,他看重的不是这点土地,而是拉达克重要的地理位置。
乌斯藏境内多山多河,道路极其艰难,与外界的联系,受到山脉的诸多限制。
它的南面是喜马拉雅山,基本上阻断了与印度次大陆的交流,否则,玄奘取经,也不用绕道西域了,他明明去的是南面的印度;它的北面,和传统的西域地区隔着可可西里山脉和昆仑山脉,那里是无人区,根本没有任何道路可以通行;它的东南面是横断山脉,严重阻挡了与四川、云南的联系。
现在的乌斯藏,只有东面有一条狭窄、难行的茶马古道与云南省相连。
如果从乌斯藏的拉萨,北下叶尔羌汗国的喀什噶尔(今新疆的喀什),需要从拉萨向东,沿着茶马古道进入云南大理,再一路向东到南宁、广州,然后折向北方,沿着南昌、庐州、济南到京师,再折而向西,顺着第二大道,经过太原、西安、河西走廊、吐鲁番,才能到达喀什噶尔,整个行程超过一万五千里。
即使避开京师,走三门峡、西安古道,行程也会超过一万二千里。
如果有了拉达克,结果就不一样了,从拉萨向西,出拉达克,过喀喇昆仑山口的卡拉胡鲁木,直接向北到喀什噶尔,全程不到三千里。
拉达克不仅能加强乌斯藏与西域地区的联系,也是乌斯藏乃至大明通向印度、中亚地区的唯一通道,是大明西部的交通门户。
现在沐启元抓住机会,灭了拉达克,朱由检岂肯让它再复国?
重要的是,朱由检有征服拉达克的历史依据。
大唐时代,拉达克就曾曾臣服,至于这种臣服,到底是大唐的藩属国,还是大唐的属地,由于时代过于久远,谁也说不清,朱由检直接从心理上看做是属地了。
蒙元时代,朝廷向拉达克地区派官、驻军,难道大明还不如被它赶走的蒙元?
其实,大明立国之初,朝廷曾在拉达克设立俄力思军民元帅府,说明拉达克还是臣服大明的,只是大明国家的重心,一直在北方,先是蒙古,后是建奴,这才忽略对南方土地的管理。
虽然俄力思军民元帅府与奴儿干都司一样,都是委托当地土司、头人代为管辖,大明从来没有驻军,但太祖幸幸苦苦打下的土地,后世子孙要是丢了,那岂不是不肖?
从历史中找到依据,从心里上说服自己,朱由检高高兴兴给沐启元去了一封密信。
在信中,朱由检告诉沐启元,拉达克竟然敢挑战大明,这种不肖之国,灭了也就灭了,留着迟早是祸害,朝廷将在拉达克地区开府立县。
为了加强对拉达克地区的管理,预防再次出现不肖之人,大明必须在拉达克地区驻军,在新军到达之前,暂由第十九军分兵驻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