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悲惨史-《重生日本1946》


    第(3/3)页

    “美国人扔下的原子弹炸死了那么多广岛人,难道你不恨美国人吗?为什么还在美国村做事?”我好奇地问。

    “日本年轻人还好,不像老辈人对美国人那么反感。”松尾一彦回答,“另外,广岛遭难并不是最严重的,原子弹炸死了7万广岛人,长崎死了3万人,日本本岛更是没有直接经历过战争。所以说起来还是冲绳人比较麻烦,他们死了14万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发表广播讲话,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波茨坦公告》中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1946年4月24日,根据联合国决议,北纬29度以南的琉球诸岛和钓鱼岛由美国托管。

    二战结束不久,昔日并肩作战的盟友之间渐渐升起了铁幕,冷战来临。1951年9月8日,除了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3国拒绝签字外,其余48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旧金山和约》,将琉球诸岛交予美国管辖,并承认了日本对琉球群岛的潜在主权。

    此前一年,已经意识到无法共同对日媾和的苏联,向美国发出了备忘录,质疑美国托管琉球的合法性。苏联出于反美的意识形态策略需要,在反对美国托管琉球的同时,表示琉球主权并未脱离日本。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哥”的立场影响到日本**的斗争纲领,也影响到刚执政的**的立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敌对的东西方阵营达成了日本拥有琉球群岛主权的共识。

    成立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支持苏联主张的同时,更加强调了反对美国单独主导琉球问题的解决方式,官方在不同的场合也多次表态应该尊重琉球人民的意愿,让琉球群岛回归日本。比如1957年廖承志在访问日本北海道的时候,曾表态支持琉球人民争取回到祖国日本的斗争(1958年3月26日《人民日报》社论《无耻的捏造》)。

    率先在大陆史学界发表“琉球地位未定论”观点的北大教授徐勇认为:“(琉球)问题的战后解决,受制于美国政府排斥中苏、扶持日本等机会主义政策与策略的主导和制约。从被排斥的中国与苏联方面来看,都曾对于美国的《对日和约》加以反对。但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日本最终获取极大利益。”

    由于日军在冲绳岛战役中犯下了大量的战争罪行,占领冲绳的美军在一开始并没有遭到琉球人民的敌视,美国也宣传接管冲绳是“将少数民族从帝国主义的暴政下解放出来”。特别是在第三任派驻最高首长卡拉威中将的任内,政府文书上有意使用“琉球”而非“冲绳”,来刺激琉球人的民族主义情绪,试图推动与日本分离的主张。

    虽然美国的军事基地建设和驻军为琉球的建筑业、运输业、餐饮业和红灯区带来了发展,进而改善了当地居民的收入,但美军在琉球的治理称不上良好。建设军事基地的另一面是强买甚至强制接收平民的农田。同情左翼思潮的日本媒体用“枪、剑和推土机进行的土地征收”来比喻美军的强权行为。不断发生的违纪行为也使美军在琉球人的印象大打折扣。

    尚未冷却的战争记忆和美军基地带来的诸多问题,使得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冲绳社会中的主流思潮逐渐向左翼的“反战”和“反美”偏转。冲绳民众相信“回归日本”将能解决他们最迫切的需要。

    1960年,冲绳县祖国复归协议会成立。协会主张琉球重新回到日本的统治之下,此时正值琉球人反对美国统治的情绪愈演愈烈,从1965年到1971年,琉球群岛发生了四次较大规模的骚动。在这样的背景下,美驻日大使埃德温·赖肖尔首次提出了美国有将整个琉球群岛归还日本的方案。与日本佐藤荣作内阁的反复协商之后,美国最终于1972年5月15日将冲绳归还日本。

    美军基地所带来的问题并未随着复归日本而缓解,驻日本的美军仍有约70%在冲绳,还占据着冲绳本岛20%的土地面积。冲绳民众的反美情绪在1995年因发生美军强暴冲绳少女而爆发的大规模反美军基地运动中达到了顶峰。

    此后,冲绳县知事大田昌秀拒绝代理签署延长部分由美军所占有的土地租约,甚至导致冲绳县与中央政府关系异常紧张。日本的地方自治制度决定了这种政治张力的存在。冲绳县知事由当地民选,中央在人事和财政上都无法约束地方。而来自美国的政治压力,又无法让首相顺从民意。

    复归后无法让人满意的现状,使冲绳一般民众与知识界之间出现了“自立”思潮,提出冲绳自治县或自治州等构想,还制定了各种版本的宪法。自立运动影响到了琉球人的身份认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