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克钦邦面积89041平方公里,38.66%是平原,61.34%是山区,平原面积大约有250万英亩。大约有100万英亩地是可种植的农田,可种植稻米、玉米、大麦、葡萄等。 克钦邦,在缅甸14个省邦中它的面积为第二大。首府在密支那。设有密支那、八莫、葡萄三县及18个乡镇市。 克钦邦全邦人口约90万人,克钦邦突出于华夏国和印度之间,南北长约470公里,东西宽约300公里。 克钦邦全邦地势北高南低,有四条南北走向的山脉,自东而西分别是高黎贡山、江心坡、枯门岭、那加山。四条山脉之间奔流着三条大河,即恩梅开江、迈立开江、塔奈河,它们都属于伊江水系。 北部山区有许多河谷平原,最大的是胡康河谷,面积在2000平方公里以上。自密支那以下,盆地渐渐拓宽,呈现出一马平川的景象。 密支那以北为高山深谷地,有孟崩山、仙糯山、高黎贡山,海拔多在2000—4000米之间,北部最高峰达5887米。邦内有迈立开江和恩梅开江两大江河,谷深坡陡,多为热带雨林覆盖。山地人烟稀少,除密支那往北至葡萄有公路外,交通比较闭塞。 密支那以南地区多为高山森林。克钦邦有户拱、孟拱、孟养、密支那和八莫等谷地,地势低平,多水稻田和沼泽地。连接缅北和缅中、缅印的重要交通线均由这些谷地通过。 克钦邦气候垂直分布明显。谷地炎热,山上较凉。北部山区12月至翌年3月大雪封山,海拔3000米以上山地有些yin坡则终年积雪。5—10月为雨季。密支那以北和户拱谷地年降雨量达3000毫米以上,密支那以南为1000—1500毫米。 密支那为缅北政治、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是克钦邦最大城市。地当缅北铁路的终点,位于伊洛瓦底江西岸,附近的伊洛瓦底江宽约500米,有渡口可渡车辆。 密支那周围多山,城西和城北有飞机场,公路四通八达,南可至八莫,北通孙布拉蚌,西有雷多公路抵印度的雷多,全市人口13万余人。 克钦邦境内的克钦族、僳僳族与华夏云南省怒江州、保山地区、德宏州境内的景颇族、僳僳族是跨国境线而居的同一民族,他们语言相通,习俗相同,交往频繁,通婚、互市,亲如一家。 伊洛瓦底江(即我国所称之大金沙江),发源于我国xi zang昌都地区的察隅,南入缅甸,由恩梅开江和迈立开江在密支那以北42公里处汇合而成,横贯缅甸南北。伊洛瓦底江于八莫收纳大盈江,于伊洛瓦收纳瑞丽江。 陈毅副总理生前所作《赠缅甸友人》的诗中写道:“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华夏和缅甸两国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和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关系。 早在唐宋以前,华夏人民就与克钦族人民和居住在克钦邦内的其他民族有交往。 古代南方陆地“丝绸之路”即“蜀身毒道”就是从现今的腾冲、梁河、陇川一带进入八莫等地,再从缅北克钦邦通往印度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