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大乱】-《唐朝那些事儿》
第(2/3)页
高车人大抵骁勇善战,根本不知道害怕是什么,所以他们虽然怀疑有伏兵,但却毫不理会,继续向前进攻。无奈之下,于谨命两名手下骑自己常骑的一紫一黄两匹战马突然冲了出去,高车人认得主将坐骑,抓一个将军和一个士兵意义当然不同,所以争先恐后地追了上去。
等高车人前脚刚过去,于谨立即率队从后面冲了上去,高车骑兵来不及回马组织防守,队伍一下被冲散了,于谨从容撤退。
就此,于谨一战成名,战后因功被朝廷封为积射将军。北魏是原始游牧部落入主中原建立的政权,原来的官号很幼稚,到了孝文帝改制,又采取全盘汉化的方针,设立九品官阶,每品分正从,自正四品以下每品分上下两阶共有正从九品三十阶。
于谨的积射将军为从六品,贺拔弟兄的强弩将军为第七品。此时的于谨名望和官职跟贺拔兄弟在伯仲之间。元渊北征,特地请于谨同行,让他担任主管军法的长流参军,元渊很佩服于谨的智谋,所有军事行动都要听听他的意见,还让自己的儿子佛陀拜于谨为师。于谨没有辜负元渊的期望,事实证明,孙子兵法没有白念。
在于谨的谋划下,在贺拔兄弟的鼎力协助下,广阳王元渊终于取得了一次重大胜利,大破高车叛军斛律野谷禄部,结束了北伐以来官军一直处于劣势的局面。形势一片大好,于谨接着提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的计划,叛军到底人多,凭官军目前的实力是杀不完打不跨的,不如分而化之,剿抚并用。
原来,于谨还有语言上的天赋,作为鲜卑人,他不但汉语说得很流利,还会说一口地道的高车话,也非常了解高车人的情况,这些北方蛮族不识文字且大多目光短浅,更看中眼前利益,谁强大服谁,斛律野谷禄的失利显示了官军的力量,高车人造反的信心已经有所动摇,所以此时具备了劝降高车人的条件。
于谨觉得自己能够说服高车人重新回到大魏的怀抱。于谨将自己的想法向元渊作了汇报,元渊虽然半信半疑,但出于对于谨的信任决定试一试。勇敢善战的高车人如果归降,对破六韩拔陵自然是致命一击。于谨亲自前往叛军营地做说客。
果然,凭着于谨过硬的谈判功底。高车部落酋长乜列河等被说动了,乜列河明确表示愿意率部众三万户归降。元渊大喜,他要亲自到折敷岭迎接归顺降众。于谨一摆手:不忙,如果破六韩拔陵得到乜列河投降的消息,一定不会坐视不管,派兵阻止是必然的。
从现在的形势看,叛军占据险要地形,不是那么容易攻克的。不如我们以高车人做诱饵打伏击,如此,破六韩拔陵必败无疑。
元渊点头称善。要说于谨也不厚道。凭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了高车人归附。一转脸又把人给卖了。
做诱饵是危险的,操作不好饵料被吞大鱼逃走的事也是有的。事实证明了于谨算无遗策,一切皆如其所料,乜列河南走。破六韩拔陵追击。双方展开厮杀。看看打得差不多了,于谨突然率众进攻,破六韩拔陵败走。乜列河战死。
元渊捡了个大便宜,收编了残留的高车部众,壮大了北征军的力量。大魏朝迎来了一场久违的胜利,皇帝亲自下诏进行嘉奖,元渊没有忘记于谨的功劳,据实上表为于谨请功。
此时大魏高层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被权臣元叉、刘腾软禁的胡太后在刘腾死后复出,再次临朝称制,北魏决策权易手,从权臣架空皇帝到太后架空皇帝,事实上,对皇帝来说都一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