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也是为啥深秋时候,契丹人打草谷之时,幽州城能再次扛住的缘故。粮饷充足,士兵效命,自然可保幽州城无虞。 朱大光其人,也是很有本事的。他没念过书,自小就参了军,而且一呆在边军就是二十多年。久经战阵,每一次都从死人堆中爬起来,一步步晋升到游击将军。他对士兵极好,用爱兵如子来说他并不为过。他也算是韩伯珂一系的将领,只是那时候他还不是游击将军,不过一个振威校尉而已。韩伯珂倒了,朝中文官集团并没有清洗到他,反而很幸运地继承了韩伯珂的衣钵,成了幽州游击将军。 朱大光生性坚毅,孔武有力,武功不算卓绝,但胜在悍勇。从战场上学到的指挥技术,让他获益匪浅。比之前一任韩伯珂,即便不识字,也不落下风。更能提升士气,让士卒卖命,可以说是一名合格的将军。 他极目眺望五里外的契丹大营,他倒是很想出城一战,可惜他手中并没有多少骑兵,不敢和野战极为犀利的契丹人在野外对决。哪怕是袭营也会付出重大代价,还不如节省兵力,以逸待劳,恭候契丹的十万大军。 这个时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道理,朱大光还是有的。但为将者,哪一个不想在战场上驰骋一番,建功立业?只是现实不允许这么做罢了,手中五万边军,只有两千骑兵,如何打得过尽是骑兵的契丹先锋军?唯有倚靠城高河深,来死守了。 朱大光叹了一声,亲兵们也低下了头,握紧了拳头。兵将的心意相通,奈何敌人势大啊! 城墙上的边军不敢有一刻懈怠,他们知道契丹人的机动性很强,稍不注意就会冲到面前了。护城河虽深,但毕竟不是丰水季,难保契丹人不会渡河而击。 朱大光把兵卒们慰问了一番,也满腹心事地下了城楼……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