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6承启摆了摆手,“和颜悦色”地说道:“并非辽国南侵,而是安南北犯……” “什么,安南?” “如此弹丸小国,竟敢冒犯天国?” “陛下,安南人如此可恶,当要一举灭之,迫使其俯称臣!” …… 这些文官都是欺软怕硬的货色,要是辽国南侵,或许他们就不会这般上窜下跳了,反倒一个个回家求神拜佛,莫要打过长城才是。辽国在元绶年间,可算是把大顺欺负得惨了。民间还好,只道是朝廷疏于防备罢了,要是整顿一下边军,定能将辽国打得落花流水的。 民间消息不灵通还好,可文官知道实情的啊!想当年种谔牛气哄哄,要率大军征讨辽国,结果被人打得灰溜溜的逃回了大同府。那一役,算是把边军的精锐都葬送了,青黄不接之下,辽国更是肆无忌惮。久而久之,这些文官就“闻辽色变”,要知道当年怂恿元绶帝远征辽国的,除了自视甚高,目空一切的种谔之外,还有就是这些屁都不懂,就知道瞎掺和的文官了。 这些文官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 当然,这也仅仅限于辽国而已,换成交趾,这些文官一改常态,开始“义愤填膺”,好怂恿6承启派出“王道之师”,征讨交趾,收复为藩属国,说什么“安南已离中土百余年,当王化之”,反正就是说得理直气壮,冠冕堂皇,似乎自己才是讨伐交趾的急先锋一样。(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