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官场黑暗-《丹心传奇》
第(2/3)页
不一会儿,俩人来到赵光裔的房间门口。张管家对屋子里,正在批写卷宗的赵光裔说道:“禀老爷,我已经把张仕伦大人给您请来了。”
赵光裔抬头看了看门口说道:“嗯,仕伦你来了?快进来坐吧。”
张仕伦跨过门槛。来到赵光裔面前,恭恭敬敬地说道:“学生张仕伦,拜见宰相大人。”
赵光裔说道:“在这府里,没有宰相。没有上下级。只有讨论和交谈,仕伦你快进来先坐下吧。”
张仕伦恭恭敬敬地坐在侧椅上,静候赵光裔发话。
赵光裔停下手里的笔,向那张仕伦问道:“仕伦啊,你已经做了三个月的下关令,感觉如何啊?”
张仕伦拱手道:“多谢宰相大人给学生这个机会。学生深感做官不易,但百姓更加疾苦。所以学生想扎扎实实在底下一直干下去,为贫苦百姓们都安居乐业。”
赵光裔点点头说道:“嗯,我这次找你来,也是为这件事情。”说着,赵光裔拿起一本卷宗,递给张仕伦:“你看看这卷宗上的内容吧。”
张仕伦起身鞠躬,双手接过卷宗,正看着。赵光裔继续说道:“前几天,从北方又来了好几千流民,该如何安顿,你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张仕伦看完卷宗之后,说道:“若是暂时安顿的话,给几天吃的就行了。但是要长时间安顿好的话,还得好好下一番功夫才行。下官有一个想法,但就不知道合不合适。”
赵光裔说道:“你有什么想法,大胆说出来吧。”
张仕伦说道:“流民是既没有土地,也没有房子的百姓。首先得解决吃饭的问题,朝廷不可能永远赈粮下去,那么就需要让流民自力更生。”
赵光裔道:“自力更生,这个大家都是这么想的,但是要怎么个自力更生法,你说来我听听。”
张仕伦:“北边来的流民,多是以世代耕种为生,若是汤他们去海边打渔,肯定是不行的。但是我岭南一带山多地少,可以耕种的土地又极为有限。既然北方流民擅长耕种,下官认为,不如就让他们去澄州、邕州和钦州一带,垦荒耕种。那一带的地势,广阔平缓,适宜种植稻米、甘蔗、甘蕉等富庶的作物。这样一来,既可解决流民生计,让他们安居乐业,又可为我大汉将来,有效地解决静海节度使问题,打下牢固的物资基础,还能屯垦戍边,防止西面的长和国来犯。可谓一举三得。在下拙见,望宰相大人勿见笑。”
赵光裔满意地点点头说道:“不错不错,一举三得,有步骤、有条理,张弛有度,进退有据。不过…”说到这里,赵光裔欲言又止,皱起了眉头。
张仕伦问道:“请问赵大人,还有什么疑问吗?”
赵光裔说道:“不过,老夫知道。现在澄州镆铘山一带,匪患丛生。虽然李大人已经请命前去剿匪了,但也只是暂时稳住了匪患。我怕流民去了以后,会与当地土匪起冲突。或是匪民勾结。无法控制局面,到时候生出更多的事端,那就麻烦了。”
张仕伦听了这话之后,吞吞吐吐地说道:“赵大人,有些话。下官不知道该不该讲…”
赵光裔道:“在我这里,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张仕伦想了想后,开口说道:“好吧,那学生就直言了。其实据学生得到的一些小道消息,镆铘山的匪患,其实乃是…”说到这里,张仕伦不敢继续说下去。
“乃是什么啊?你继续说啊。”赵光裔问道。
“乃是与李殷衡李大人有瓜葛…”张仕伦说道。
赵光裔问道:“李大人?与他有什么瓜葛,你这是什么意思?李大人不是已经请命去镆铘山剿匪了吗?”
张仕伦说道:“大人,这件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李大人他想在朝堂之上,与赵大人您抗衡。所以才想出这一招:养匪自重,挟持朝廷。然后他又主动请命,自己前去澄州剿匪,就是想让皇上和众官员知道,朝廷离不开他。剿匪安邦也非他不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