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九章 悲催的邓通-《大汉女学堂》


    第(3/3)页

    但是市面上的钱还是不够的。钱都被储存在富有人家的地窖里。

    想要钱,铜矿的取得,是现在最大的问题。

    在大汉,钱最大宗的生产,在吴国还有四川。

    这个年代,或许皇帝的兴趣被转移了,邓通并没有被分到四川的铜矿,而那里的铜矿,换成别人来开采。

    但是或许是这个人不够狠,所以蜀地的铜矿生产量,一直比不上吴国。

    这两个地方,在现在几乎都是偏远地方。

    吴国的国王,对皇帝刘恒和皇太子刘启都很有意见,所以得到的好处,已经好几年没有送到长安来了。

    倒是吴国里的本地户籍百姓,现在过着很幸福的日子。

    或许,在他们眼中,身为吴国人,比身为大汉人更值得荣耀。

    现在铸钱的工作,并不是由官方来进行,而是由民间自己进行,所以铜钱也是货物之一。

    本来,铜钱的价值跟币面上的价值差不多,但是由于铜钱的缺少,使铜钱的价值升高很多。

    而在同时,这些铸钱的商人,却打起了降低成本的小九九,就过,五铢钱就变成四铢钱,甚至变成三铢钱。

    铢在做开始,本来是一种重量单位。但是现在币值和本身的成本,越差越多了。

    这是汉族传统的劣根性。

    以次充好的情况,到后来变成一种普遍的情况。

    大汉时代的货币,本身就是有价值的,包含早期把贝类,当成钱来使用。

    那时候中原地方,还在原离大海的地方。

    在当时,贝类非常稀有,也是有价值的财货。

    财货两个字,本身就是由贝组成,可以说明一切。

    在以前很多跟财货有关的字,都用贝来代表。

    后来金属货币出现,才出现“钱”这一个字。

    在后世,人们大概很难想象,一个海边随便就能够捡到的东西,竟然能够当成宝贝财货。

    宝这个字,本来下面也是贝。

    大汉人的生活,至今还是远离海洋的。不像金麦城现在非常贴近海洋,贝类饰品,也在金麦城成为一项重要的产业。

    虽然不能够当钱使用,贝类还是被人家认为是贵重的东西。尤其是表面花纹好看,又不容易受侵蚀的。

    金麦城虽然容易受海洋的破坏,但是跟容易收到海洋的资材。

    毕竟,大海的大风大浪的日子,在一年之中不到一个月,大部分时间,海洋对金麦城的人类来说,并不是一个禁区。

    钱汝君的金麦城,已经开始经略海岛。

    那是属于大海以外的国土。

    里面的人,是钱汝君真正的子民。已经不受大汉国法的治理。

    大量金麦城的船只,航行在这个海域。

    而船只能够快速前进,仍然是这个地方最大的机密,不过当马达开始传播出去的时候,这个秘密就没有办法在保留了。

    钱汝君相信,这个时代最快进步的是船只,毕竟马路要适应马达,必须变得更为平坦。

    其实,钱汝君想着有一天,她会带着这些船只,到达东瀛,到达南方的海岛。看看现在住在上面的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是不是,在这个地方生活,真的会这么轻松,让他们天天躺着就有食物可以吃。

    大汉时期,岛国人估计很多人还像个野人,这里说的野人,可不是大汉定义的野人而是更为原始的意思。

    历史上东汉有汉倭奴国王。但是在西汉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已经进化到这个样子了。

    钱汝君还很想去探寻天照大帝,探索未知的神奇。

    钱汝君一直没有心思对历史多加研究。她从来么没有想象过,她竟然会穿越到汉代来。

    在大汉时期,岛国的女人,是不是还是一样的开放。感觉岛国对女人的看法,跟其他地方有很大的不同。

    从历史上看起来似乎是这样。

    但是如果看岛国漫画,好像他们的人还是正常人,一样有哭有笑,也同样没有办法接受一个人成为人尽可夫的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