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 大教堂-《限制级末日症候》
第(2/3)页
末日真理教的异形十字架,伫立在教堂最高端,哪怕是以整座教堂的宏伟,也无法掩饰它所带来的尖锐感。它就像是枪头,充满了攻击性。
当离线机群越来越接近,教堂的轮廓也愈发清晰起来,这一带的灰雾比其他废都区域更加浓郁,流动性也更加强烈。舰队的前行,就像是每前进一步,都要撕开云层,灰雾的流动加剧时,就像是机舱外刮着大风。当然,实际情况到底如何,不使用连锁判定的话,在密封的机舱内,无论如何都是无法感受出来的。
外部的异常,自然也反馈到舰队的决策层中,机长们再次调整航线,启动了好几道仅仅听名字,无法意会出用途的技术,至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大概只有站在外部,以总体的角度去观测舰队此时的形态才能有一个主观的认知。对于坐在机舱中的我来说,就像是什么都没有改变。
仅仅从视觉上来看,我们距离教堂已经足够接近,随时都有可能被对方用肉眼看到,然而,舰队的潜行一如之前那般顺利。直到又过了一段时间,那似乎逐渐清晰起来的巨大教堂轮廓,仍旧保持着一定的朦胧,才体会到,我们真的已经进入了末日真理教的警戒范围。这种看似接近,实际遥远的距离感,正是由“神秘”所导致的。舰队宛如正在朝着一个永远无法接触到的海市蜃楼前进,不过,对这种“神秘”,舰队显然早有准备。
“第二次超线程跳跃开始”的通知声在通讯频道中回响,一如第一次那样,“圆筒”射出光线,击碎了空间,以一种缓慢却稳重的姿态,徐徐向缺口进发。然而,在进入之前,传来了新的命令:“第三、八、九、十三、二十四号探针抵达预定位置,展开超距加速通道,预计跳跃后零点零三秒进入预定攻击位置。各机开始充能。”
离线机内响起一种奇异的,不断向高频升阶的声音,一开始,像是低音的“呜”音,不到三秒,就变成了一种尖啸,机身在震动,和以往的震动不同,这次震动细密而紧凑,让人觉得一定会有什么部件已经松动的感觉,希望这只是错觉。然后,我透过前窗看到了,一条半透明的通道突然呈现,包裹着离线机群,一直延伸到前方的空间缺口中。
这样的震动,这样的通道,都充满了即视感——速掠状态?临界兵器?我的脑海中不由得闪过这样的想法。是的,正因为肉眼可以观测到这个半透明的通道,也能亲身体会到这种细密的震动,以及通告中“超距加速”的说法,和我在同时使用速掠超能和刀状临界兵器时的感受极为接近。
如今舰队的样子,就像是即将进入速掠状态,穿过空间门,用临界兵器发动一次猛烈突袭的前兆。唯一的差别就是,我的速掠超能所构建出来的高速通道是无形而不可视,只能通过感受加以想象力去塑造形状。
被这条巨大的半透明通道包裹的一刻,通道外的可观测活动都变得缓慢下来。就连灰雾的流动,也有一种举步维艰的感觉。这样的相对观测状态,无疑和速掠状态下的观测极为相似。我的速掠超能来自于魔纹,而魔纹来自于统治局技术,从这个角度来说,掌握了一定统治局技术的聚集地。可以制造出类似速掠超能的“神秘”,也并非没有可能。
只是,在这个时候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免让我感受到冲击性的巧合。
我心中的讶异暂且不提,舰队驶入空间缺口,进行“第二次超线程跳跃”之后,那种被隔离的感觉又出现了,不过,当可以确认自己的状态时。就已经完成了跳跃,所以,那种“隔离感”也就有可能是一种“延迟性错觉”。就如同眺望星星时,所看到的星光,其实早在十万八千年前就已经绽放了,在延迟了这么长的时间后,才被人们观测到。我在“超线程跳跃”过程中的体会,也产生了延迟。并且,在延迟中出现感受性上的偏差。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不太关心“超线程跳跃”中的真实感受,这类想法,也仅仅是脑海中闪过的念头而已。
更让我在意的是,跳跃完成后的状态。离线机群正沿着半透明的通道升空,虽然经过“超线程跳跃”,但外部的景象和跳跃之前没有太大的差别。灰雾仍旧相对沉重而缓慢地流动。前方仍旧是那诡秘的大教堂轮廓。只是,这个轮廓如今正在快速变得清晰,也意味着我们开始接近它了,而且,离线机群和教堂的相对位置也不再是正对面。
离线机群从相对大教堂的腰侧处。不断向上攀升,也同时在以自身轴线开始转动,形成“圆筒”炮口居高临下对准了大教堂,准备一发入魂的姿态。这个位置的转变是极为迅速的,而半透明通道外的所有活动,都是相对缓慢的,直到我们足够接近大教堂,可以看到建筑细节,甚至于,从悬空桥接的走廊上,看到一队末日真理教巫师和素体生命前行的身影时,他们似乎察觉到了什么,正准备抬头朝这边眺望。然而,处于高速状态的离线机群已经完成了攻击调整,“圆筒”的前方,开始凝聚出比口径还要巨大的蓝色光团,数不清的蓝色光流,还在源源不绝地从“圆筒”内部流淌而出。
就在末日真理教巫师和素体生命正以“慢动作”转头的时候,广播再次响彻于机舱中,这一次,所有人都不再沉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