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射5 影射诊断-《限制级末日症候》


    第(2/3)页

    我当然会将这样的心理变化告诉阮黎医生,我分析、思考和总结,花去了整整一天的时间,阮黎医生审视了这份报告后,于又一次晚上的心理诊疗时,用十分沉重的语气告诉我:这并非是我的病情好转的表现,但是,是否会让我的心理状态更糟糕,还得更长时间的观察,但是,有一点是十分肯定的,我的心理数据产生了巨量的变化,而在她过往的研究经验中,这种变化的结果往往不会是好的。

    “也许你不记得了,阿川。”阮黎医生凝视着我说:“这种程度的心理突变,在过去的你身上也发生过两次。”她伸出两根手指,收起一根,说:“第一次,是你第一次表现出重度精神病态倾向的时候,那是你作为轻度精神病人和重度精神病人的分界线,你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完成了这种转变,就好似脑子里的某根弦终于崩断了似的。”她说出这番话时,让我不由得生出,自己是在病院现实中的即视感,因为,她的描述,就如同我在病院现实中,所了解的关于“高川”的情况——我已经无法确认,这部分记忆到底有多少是真实的——如今阮黎医生说的这些,仿佛在映射病院现实中,高川身上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我仍旧沉默,就如同阴郁的病人,面对宣告不好结果的医生。我觉得,自己的心情应该是阴郁的,因为,无论是阮黎医生说的这些,还是隐隐映射的那些,都不是什么让人开心的情况。但实际上,我确认,自己的情绪波动根本就没有变化,平静得充满了怪异。

    “第二次。”阮黎医生收起第二根手指:“是在我们进行最后一次实验性疗法的时候。你的精神问题和大多数精神病人一样,刚出现时是相当轻微的,而且,只具备一种病症类型。但是,当你的精神问题突然爆发,转为重度的时候,就出现了多重并发症。从观察记录来看,在进行试验型疗法之前,在你身上呈显性的精神病态有三十五种之多,还有难以确认类型数量的隐形症状。如此多的并发症,让正常的治疗根本无法进行。”阮黎医生说到这里,显得有些烦躁,将笔帽压了又拔开,反复几次后,才继续说到:“于是,我决定反其道而行之。阿川,你知道吧,并不是所有的精神病态,都对日常生活造成问题,即便造成了问题,也有程度上的区别。所以,我决定引导一个最明显,也最强烈的,但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相对较小的精神病态,去压制其他的精神症状。让你至少在表面上看起来正常一些。而这一开始就是不治标也不治本的方法,只是为能让你用接近正常人一样状态生活才实施的疗法,并不会从本质上改善你的精神问题。”说到这里,她顿了顿,说:“也许,只会让病情更加恶化……到底如何。在当时的我来说,是一个无法确认的未知数。”

    “妈妈,你的意思是,我现在的变化,和当时的治疗有关?”我隐隐觉得,阮黎医生在暗示这样的说法。

    阮黎医生的表情顿时变得从未有过的沮丧。如同浑身失却了气力一样,仰靠在椅子上,说:“是的,我想是这样没错。当时的治疗,的确取得了预想中的结果,你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普通人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我一直都不能确认。这种改善到底是表面的,还是更深入的。在主导你行为的精神深处,有一种变化在发生,我知道它必然发生,却不能确定,它到底是如何变化的,最终又会变成怎样,直到它变得显性化。这个时间极为漫长。持续了三年。现在,你的情况。让我知道了这种变化的结果。”

    “可这并不一定是坏的,不是吗?妈妈。”我平静地和她对视着,我知道,这仅仅是这个中继器世界的阮黎医生对局限于这个世界的“高川”所进行的观测和所得到的观测结果,本身就充满了局限性。如果联系到病院现实的情况,不如说是某种深刻变化的影射性描述。

    “是的。但是经验告诉我,是坏事的几率很高。”阮黎医生避开了我的注视,就像是感到羞愧,“你还记得,当初的试验性疗法是以何种精神病态为核心吗?”

    “不记得了。”我说。当时接受治疗的。并非是现在的自己。

    “认知障碍。”阮黎医生说,“更详细一点,是认知障碍中的人格分裂,再更详细一点,是尝试进行一种可控性的人格分裂。我想要在你的脑袋里,以固定的模板引导人格分裂,这也意味着,你每一次分裂出来的人格,就像是一个模板打造出来的,不过,因为一些复杂的原因,这些人格会有细节上的差距,但是,总体轮廓而言,不会让人感受到行为上的差距,即便感受到了,也只会认为是正常的改变。”

    阮黎医生说到这里,又陷入沉默,我也没有开口,因为,她的话明显还没有说完,也不觉得她需要我的提问。阮黎医生只是想要将一切都说出来,就像是要宣泄心中的压力,身为心理医生,她自然也是有心理压力的,我觉得,这个时候的自己,更应该扮演一个倾听者。而她所说的这种模板化的人格分裂,也带给我十分强烈的即视感,大概是因为,让我不禁联想到“高川”的人格轮转,以及此时此刻的人格并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