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四章、家卫凶狠-《大明绿色风暴》
第(2/3)页
日落西山,通往甘肃镇的大道上,一队马车慢悠悠地走在积雪化尽的泥地里,看着时间已晚,寻了处干净点的高地,苗必武指挥着家卫们,把马车聚拢在一起,拿出了营房帐篷开始宿营。
警戒的,扎营的,烧火做饭的,和石关屯旗队里一样的手法,一个老兵带着新兵就能担起一样活计。
和别的商队不同的是,马车外围的帐篷,把装载着货物的车辆,围在了里侧,四顶帐篷反倒是错落搭在了外面。
拿着望远镜的苗必武,骑在马上向四周观望了好一会,这才下马,嘴角上挂着淡淡的冷笑。
两个老兵拎着火/枪,钻进了营房帐篷,从瞭望口监视着四下里,其他人架起篝火挂上铁锅,准备烧水煮肉干;炒面罐头打开,用开水冲上一大盒热腾腾的炒面,再盖上几块厚墩墩的牛肉,撒上一撮沙葱几粒青盐,那味道可是相当的馋人了。
两个矮个子家卫,在苗必武的暗示下,抄起尖头短锨,拎着几个扁圆的铁物件,在高地下面默默地忙活着;他俩是萧夜特意派来的亲卫,护送车队往返后还要回归亲卫队的。
没有跳雷晚上帮着警戒,苗必武可是睡不着觉,这第一次护送货物要是栽了跟头,百户绝对不会让自己好过的。
距离高地不到一里地的大道旁,密密的灌木丛里,人影闪烁,很快就翻过山包消失不见。
山包后面的矮树林里,横七竖八躺着百十个大汉,穿着黑色棉袄,裹着厚厚的毡毯睡在冰凉的草棵里,不时有呼噜声传出;但是,这些看似混乱的大汉们,个个手里抱着自己的宽刃缳首刀,枕着箭囊,随时就能暴起拔刀拉弓。
冒着淡淡黑烟的炭火堆旁,一个身形魁梧的汉子,坐在毡毯上,拿着一个酒葫芦,慢条斯理地啃着肉囊,不时喝上一口麦酒;王山,陕西行都司里的一名校尉,暗地里则是黄沙堂的四堂主。
亦不刺山北麓,那个牛角峰上的据点,被人忽然毫无声息地灭掉了,吕一刀侥幸逃命,这件事自然惊动了黄沙堂;今年吕一刀上缴给黄沙堂的十万两银子,自然也打了水漂。
吕一刀回转陕西养伤,但牛角峰的事,黄沙堂必须尽快搞清楚,要把被劫走的财货拿回去。
黄沙堂是拜谁为主,王山心里亮清的很,要不是为了自己的前程,他才不会趟进浑水里;所谓的富贵险中求,没有拼杀刀口溅血哪来的登高那一天。
四天前堂主接到情报,杀灭吕一刀的罪魁祸首,怀疑可能就是永和屯的百户西门萧夜,尽管没有明显的证据,却随即招拢了附近刀客,准备报复;没错,王山带领的就是一队刀客,凭刀子吃饭的一帮饿狼。
西北刀客,可以远溯到唐朝,那时的刀客还算是江湖豪客,有着一些道德底线,但如今的刀客就大都是一些拼狠斗勇的混混痞子,不屑耕种,谁给钱就为谁卖命,压根就不辨善恶。
屠村、劫掠客商,甚至绞杀草原上的小型蒙古部落,只要不是特意和官家作对,不招惹官府,四处流窜的刀客,就能在西北地区生存下去;毕竟,有时候一些脏活还是要有人去干的。
从凶悍角度上来说,就是这些毫无纪律可言的刀客,王山也有相当的把握,去灭掉一个军户屯子,这种事,他以前没干过,那是不愿惹得官军来查,但现在可就另说了。
堂主和指挥使司衙里的关系,他虽然不很清楚,但一个屯子的事绝对能压下来,否则就不会派他带人出来了,那还有啥不敢做的,往鞑子、马贼身上一推就成。
往年,只要堂里年底凑不齐上缴给南昌的年货,堂主就会派出三个手下干将,纠集起四周的刀客,扮成马贼,甚至是鞑子,向踩好点的屯子、部落摸进去,抢人抢财,不捞够了两倍的利头绝不罢手。
只是这偏僻贫瘠的碎石堡千户所,因着和草原接壤的原因,是吕一刀的势力范围,他们以前没看在眼里,只是在河套以南地区打转。
兔子不吃窝边草,那是怕露出老巢来,现在既然有了目标,他们也会悄悄赶路跑出四百多里地,直奔永和屯。
这一次,貌似永和屯的百户西门萧夜,就是被怀疑到了一些风声,堂主就相当利索地下达了绞杀令;想到这里,王山咽下嘴里火辣的酒水,长长吐了口酒气,娘的,还不是让钱给闹得。
没有靠山,还有点本事吃饱肚子的屯子,不就是一块肥肉嘛,只要被怀疑上了,那就怨不得他们下刀子了,年关前弄点银钱跑上一趟远道就算是辛苦钱了。
“如果他们不敢抵抗的话,那男的就抓走卖给黄家矿上,女的卖到甘肃镇的窑子里,小孩子老人嘛,太费粮食了,”脑子里胡思乱想的王山,耳廓微微一动,左手的肉干塞进嘴里后,接着按在了腰间。
他的腰上,插着一把短火/枪,黄家打制的转轮火/枪,子药满膛。
索索,一阵脚步声传来,听着那微微的喘气声,王山神情一松,一下一下地嚼着肉筋,左手继续摸向干粮袋,眼睛依旧看着面前的火堆;四周有暗哨把守,能快速靠近的就是自己人了。
“四爷,小的回来了,”随着一个身影靠近,王山耳边响起低低的声音,这是他的心腹小李子,从前哨赶回来了。
“恩,喝上一口再说,”王山扭脸看看小李子冻得紫青的脸蛋,随手把酒葫芦丢过去,灰色毡帽下,露出他阴沉的双眼。
“谢四爷,”浑身哆嗦的小李子,抱着酒葫芦猛灌几下,让火辣的酒水暖了暖肠胃,赶忙按上酒塞子,“四爷,前面三里地,有肥羊,正在野营,”
“人数二十上下,马车五辆,骡马倒是不少,有三十来匹,看不清他们的武器,”不愧是王山看好的探子,说起话来干脆利落;小李子在都司里干暗探本就是一把好手,就是身子骨弱了些。
“哦,年关遇上了商队,这可是好事啊,”王山眉眼一挑,禁不住笑了,“真是出门遇上财神爷了,走,过去看看先,”不说别的,就是那些骡马拉到甘肃镇里,就能卖出一笔不小的银两来。
生性多疑的王山,虽不会放过眼前的财富,但必须打探清楚了才会下手,抓起身边的长刀,起身拍拍小李子,“酒葫芦给你了,带路,”
“哎,好嘞,”小李子眉开眼笑地把酒葫芦挂好,转身向树林外走去;王山没看到,自己心腹低头看路之际,那眼角深处浓郁的不满。
装着半斤剩酒的酒葫芦,大概就是小李子今晚的收获了,其他人可以冲杀抢掠,但小李子除了机灵外,上阵搏杀就免谈了,根本不是那块料,这也是不受王山看重的软肋。
转过山包,天色已经暗了很多,蹲在灌木丛里,远远地向前方看去,王山顿时就乐了,“呵呵,今个大吉,真是遇上肥羊了,”
远处高地上,那被帐篷围起来的马车,还有三堆旺盛的火堆,无不预示着,那是一队毫无防范经验的商队;看着高地上晃动的人影,王山笑得很是惬意。
赶回后山的王山,连喊带骂地叫醒了地上的刀客们,今晚,他可是不想在野外挨冻了。
啃过了馕饼歇息的刀客们,听说有商队在前,顿时轰乱起来,这几天不知道王校尉发的哪门子疯,沿途路过的好几个村屯,都不让进去乐呵一番,现在好了,前面就有油水可捞,那吃肉喝酒的时间也就到了。
“各位都听着,前方一里地的商队,大家一鼓作气把人收拾了,不要活口,里面的钱财各凭本事,但是速度要快,逃了一个你们就没好果子吃,”王山阴测测地下达了灭杀令后,当先在小李子的引导下,拎刀向山上走去。
为了隐蔽起见,他们没有骑乘骡马,四百里地的路程,王山可是走够了;他看上的,是那马车。
背着麻绳捆扎的毡毯,刀客们抓着自己的刀鞘,拿着火把跟在了王山后面;没办法,他们大多数人有夜盲症,但这点小瑕疵谁都不在意。
上到大道上,抬眼看着远处的火光,不用王山招呼,黑压压的人群加快了步子;三里多地,还不到一袋烟的工夫,脚上短靴满是泥泞的王山,就清晰地看见了高地上的火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