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怎么不会是我?-《三国新天子》


    第(2/3)页

    不过,这个人是个不折不扣的传统士人,标榜才识情操,喜好高谈阔论,以不知兵为荣。有人便曾经说过,张邈这个人就是个忠厚长者,坐在堂上,眼睛都不会东张西望的。让这样的人执掌一郡,或许在太平之世可获一个贤臣的名号,但遭遇乱世就百无一用了。

    然而,假如张邈真的只是这么窝囊的话,也不会有什么事儿。可偏偏这人还是那种不识时务的书呆子,袁绍身为这个乱世最早一批觉醒的士人,期待着以武力实现自己的抱负,就在界桥大战后,他写信与张邈,期望张邈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

    或许,那个时候袁绍因为刚打败公孙瓒有些得意,忍不住尾巴就翘了起来,信中的措辞也稍微骄矜傲慢了一些。张邈接到信后,非但不出兵相助,反而认为袁绍骄纵蛮横、颐指气使太过凌人,就会书驳斥了袁绍一顿。

    在张邈看来,他虽然尊袁绍为大哥,但那只是道义上的。自己虽然势力小,也仰仗袁绍的鼻息,但却还是跟春秋时代的小国一般,你我君子之交、地位是平等的,不能来干涉我的内政。袁绍那时跟公孙瓒打得连裤子都快要当掉了,哪里有工夫跟张邈这傻缺辩论什么道义,便又给兖州真正握着倒把子的另一位哥们儿曹操写了一封信,让曹操利索干脆地干掉张邈。

    事情未展到这地步前,跟董昭没有半毛钱关系。然而,当袁绍与张邈嫌隙已生之后,袁绍看董昭便不对眼儿了。因为董昭的弟弟董访在张邈部下任职,再加上袁绍阵营窝里斗的传统,这位没有跟着袁绍一起出征、偏偏在魏郡取得了大功劳的谋主,立时便遭受到了无论冀州派、南阳派、颍川派的连番攻讦。

    董昭这么聪明的人,自然知道自己不可能在袁绍帐下混下去了,为免除祸患,便以抵抗汉室大军之名,连夜逃来了河内,为张杨所收留,拜为骑都尉。

    “我为何来这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来这里会做些什么。”董昭最终还是平淡地揭过了这一令他心灰意懒的过往,不过,却仍旧对司马防和司马朗二人恭敬相待,最后还不忘保证道:“二位也不必顾虑袁绍,此番只是去张将军营中宽坐几日,将军与我,定会对二位以礼相待的。”

    “董昭,你也是食君之禄,饱读经书的汉臣,如此这般助纣为虐,你便对得起你的良心,对得起苍生黎庶吗?!”

    似乎早就料到司马防会说出此言,董昭仍旧平平淡淡道:“天下丧乱,礼纪崩坏,汉室气数已尽。所谓秦失其鹿,天下人共逐之。先有黄巾起义动摇根基,后有董卓胁迫天子。此时若有一人能杀一人而救百人,我董昭不介意做那操刀之人。可笑你司马防,之前不还是想着不问时局,如今为家族后人计,才这般一副汉室忠臣模样。单以品志而论,我董昭不知高你几何?”

    被甲士架住的司马防登时怒气磅礴,正欲开口相击。一旁的司马朗却看着董昭那张雍容含笑却晦暗不明的脸,似乎看出了什么,阻止了司马防道:“父亲,多说无益,我等且在张将军逗留数日,静候佳音吧。”

    司马防亦非俗人,听出儿子的弦外之音后,同样也看了一眼含笑的董昭。便挣脱了身边的两名甲士,负气说了一声道:“不用你们押着,老夫自己有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