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幸福来的太突然了-《三国新天子》
第(2/3)页
可如今听伏寿说长安竟还有新开的酒楼,可见关中的经济的确渐渐展了起来。只不过,整个大汉,或许也只有关中这一片地方,可以这般好似脱离了乱世般过着盛世民骄的生活。
不过,这总算是一个好的兆头。
刘协得意地夹了一筷子酸辣土豆丝送入口中,顾盼骄矜道:“那是自然,也不看看你嫁了一个怎样的好夫君。”
“是,臣妾命好。嫁的这个夫君不仅可上马征战,又可下马理民,殊为难得的是,指点江山之余更不乏风流本色……”
刘协面容一虚,与伏寿生活了这么长时间,他早已不是不知女人心思的直男。此刻,从伏寿那看似淡然却欲盖弥彰的神情,以及这微微上挑的语调,他察觉到一丝不祥的意味,小心翼翼地回道:“寿儿何出此言?”
“臣妾可是听说了,在河内郡中,陛下巧施妙计佯装被俘。大堂酒宴上,一代名姬舍身相救,陛下冲冠一怒为红颜,汉室龙威震慑群宵……”
听着伏寿这一腔明褒暗怨的语调,刘协有些懊恼地捂了捂自己的额头:这事儿真的算刘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河内一战归来前,他便让人将期间战事编为了评书,在大街小巷四处传颂。
毫无疑问,刘协这样做完全出于政治缘故。但他同时也知道,百姓们可大多不会去、也懒得去理解此番宣传的用意。在枯燥无聊的汉代生活中,他们更愿听一些战场杀伐果断、君王佳人共赴凶险这等噱头十足的故事。
也由此,当刘协回到长安后,便现长安市井坊间对于自己河内一战的故事,已然不下几十种版本。而最吃香、也最流行的,就是‘天子与貂蝉不得不说二三事’这一版本。
眼看着伏寿看似哀怨、实则隐怒的俏脸,刘协忽然觉得眼前丰盛的饭食一下没了味道。他尴尬一笑,转开话题道:“莫要听外面人乱讲,这都是些子虚乌有的事儿。对了,朕这些时日不在,长安可有什么趣闻?”
“长安的趣闻倒不曾有,臣妾倒是听说旧都雒阳当中,有番外沙门康孟详译佛经《四谛经》为汉文。其先后所译者,又有《太子本起瑞应经》、《兴起行经》、《梵网经》、《舍利弗目连游四衢经》、《报福经》等多种。百姓信者多达万人,供经默诵……”伏寿看起来有些心不在焉,没察觉刘协顾左右而言他,顺着刘协的话便说出了此事。
身为皇帝的直觉,刘协第一时间便皱了下眉头:佛教自汉明帝时期,两位天竺僧人带着一尊佛像,四十二章佛经,用白马驮到白马寺后,便已然开始在大汉扎根生长。不过,佛教的传播并不顺利,外来意识面对着高度达的中国文明,必须按照中国传统********调整自己的面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