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推恩令?-《三国新天子》


    第(2/3)页

    可以说,这句话任谁听到耳中,都不会舒服。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这恰恰是对付董昭这种轻佻又极有智商优越感之人最有效的手段。于是,董昭只略一沉默,便微微抬起了头,眼中闪出一丝自负和迎接挑战时的兴奋。

    一言搞定董昭后,司马懿却又忽然冒出了一句:“陛下,科举一事,小人有幸略知一二。董先生乃寒士出身,自愿为陛下出谋划策,可小人却乃实实在在的士族,您既不愿与诸多心腹参详,为何还要选定小人参与?”

    对付司马懿,刘协忽然笑了起来,更加手到擒来:“因为你与你哥哥不同,与朕那些士族出身谋臣不同……你根本不在乎这套改革会摧毁士族大阀的根基,甚至,你可能还隐隐渴望世上少些那等尸位素餐、庸碌无为的蠢人。”

    司马懿双眼一瞪,略带惊讶地望了刘协一眼,但被刘协那含笑的双眼扫过时,他却又快地躲避了开来。随后,看到司马懿不甘心地叹了一口气,刘协便笑得更加灿烂了一些。

    “言归正传,就如朕之前所言,朕不是要你们来决定科举是否推行的,只是让你们来思考该如何推行。”一摆宽大的袖袍,刘协就势一屁股便坐在了主位之上。早在之前,他便喜欢上了这个动作,觉得汉服就应该演绎出这等雍容自信的范儿。

    架不住刘协的言锋,董昭沉吟了片刻后率先开口:“陛下,依微臣所想,孝武帝当年的推恩令,陛下可借鉴一用,付诸于长安公卿勋贵身上。”

    刘协闻言先是一喜,但随后又微微皱起了眉头:汉武帝推恩令的旧事,他自然是知道的。汉高祖刘邦那个老流氓统一全国后,毕竟知识文化水平不行,开起了历史的倒车,大封诸侯王,使得一些诸侯王的势力日益膨胀,直接威胁中央的统治。

    轮到汉武帝上台后,主父偃便上书建议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这样,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其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这一建议既迎合了汉武帝巩固****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因此立即为汉武帝所采纳。同年春正月,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也先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因此,王国析为侯国,就是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这样,汉朝廷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其后,王国辖地仅有数县,彻底解决王国问题。

    如今满朝公卿贵胄、士族大阀们虽然不能同当年诸侯王相提并论,但在东汉数百年的软弱无能统治下,他们大肆侵占土地,盘剥百姓,一些世代公卿的私产俨然当年诸侯王。董昭用此法对付那些公卿大阀,的确也算对症下药。

    毕竟,公卿大阀当中也有长庶旁支,那些不被世家中心接受的子弟,自然会拥护刘协这一举措。同时对于那些公卿大阀来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们纵然明知刘协再拿钝刀子割他们,恐怕也只能甘愿忍受。

    如此,公卿大阀势力日益消褪之下,自然再无力同刘协对抗。相反,科举制一出,他们偌大的家族只要出来一位有真本事儿的,就能令他们看到家族复起的机会。这两套法令配合推行,倒也算得上相得益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