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虽然曹操处理地还算不错,但那时曹操毕竟只是二十来岁儿、第一次杀人的小少年,还是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桓邵这就不干了,就跟现了什么天大的阴谋一般,终身致力要将曹操扳倒的伟大事业当中,逼得曹操不得不让夏侯渊替自己顶罪,夏侯渊还因此入了大牢。 但纵然如此,桓邵还是不依不饶,秉承着天地间的公义,仿佛要维护宇宙和平一样,大嘴巴四处乱说此事。边让和袁忠这两人也是糊涂蛋,根本不了解其中的原委,仅凭桓邵一人之言,就公义心爆棚,开始对曹操冷嘲热讽。甚至,那时边让和袁忠都在雒阳任职,几番阻挠曹操的仕途。 并且,两人仗着曹操不太读经书这一短肋,骂曹操是从来不带脏字儿的,总是拐弯抹角的骂。由此,十几年下来,这两派积怨已仇深似海,势同水火。 可惜,是金子总会光,是鸭子只会呱呱叫。曹操后来成了兖州的实际掌权者,而边让却连九江赴任都不敢去。袁术南下扬州后,击败九江刺史周昂,刘协见这边让实在恶心,便下诏令他为九江太守。想不到边让却直接跑回了兖州老家,一头撞入了曹操的地盘里。 然后这也算了,毕竟不作就不会死,曹操虽然知道这三人都在兖州。但为了天下大业也顾不上这些小蚂蚱。可边让这些人的脑子就跟进了屎一样,一心去寻死,闻听曹操屠戮徐州之后,竟又坐不住开始写文章骂曹操。 骂人能顶个屁用! 于是,曹操只上嘴唇与下嘴唇轻轻一碰,这仨人的脑袋就搬了家,连带着满门同他们一起殉葬。 对于这三人的死,刘协没有一丝怜悯。一来是徐州十万百姓的血比这些人更殷红,二来这些人纯粹一心找死,刘协根本不是什么救世主,也无力救下他们。甚至,即便能救下,刘协也断然不会去救。 因为,边让这个人活着,远没有死了价值大! 他身上充满着几乎所有令刘协厌恶的特质,但惟独一条让刘协满意:因为他还认识另一个人,而那个人的名字叫做陈宫,陈公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