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无为?有为?-《三国新天子》
第(2/3)页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荀祈的读书声依旧悠扬,荀攸已然顺着这悠扬的声调向着荀祈的房间走去。他从荀祈开口的第一句,就听出荀祈读的是老子的《道德经》——这本书的内容,是打开谈话的一个好题材,正和荀攸之意。
终于,等荀祈读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时,荀攸叩响了荀祈的房门:“祈弟,可是在为颍川无辜枉死的黎庶而感伤?”
房间内传来了一阵慌乱的声音,接着开门后,荀祈脸色仍旧有些不镇定:“兄长,您怎么来了?”
“近乡情怯,一时有些睡不着。”荀攸很随意的回答了这个问题,然后装作没看到荀祈的异样,微笑道:“怎么,不请为兄进去坐坐吗?”
“哦哦…兄长请进。”荀祈这次反应过来,慌忙向荀攸让出身来。
进入房门之后,荀攸现荀祈已经将那卷《道德经》收起来了,脸上智珠在握的神情更自信了一分,接过荀祈的一杯茶放在案几上道:“祈弟,为何会对黄老之术突感兴趣?我记得小时候,你可是最不愿学这些的。”
黄老之术产生于战国时代,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因此而得名。据说当年老子牵黄牛出武关,被守关的兵卒刁难,才留下了一本著作,以及随后形成了这一学派。
但作为一派广为流传的社会思潮,黄老之术则是在西汉初期才兴盛起来,因其‘无为胜有为’的观点,劝说当权者不要一味追求所谓的丰功伟业和政治霸权,结果使得天下晏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文景之治’。不过,到了东汉时,黄老之术与新产生的谶纬之说相结合,就逐渐演变为自然长生之道。
学诸百家的荀攸,对黄老之术自然不陌生。而他对荀祈半夜读《道德经》的缘故更是心知肚明,但为了自己的目的,他还是佯装不知继续说道:“祈弟,你可知陛下对《道德经》也爱不释手。不过,陛下天纵之才,学贯古今,却说了一句话……”
“什么话?”如今的天子,可谓当世的风云人物。年岁更比荀祈还小许多,自然成了荀祈这等热血青年崇敬的偶像。因此,听到荀攸提起刘协,荀祈立刻出口询问。
“陛下说,尽信书不如无书。《道德经》中不少精髓可用于修身潜志,但如今天下大乱,万不可迷信‘无为胜有为’之说,反而应‘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沧海横流、戮力回天,方显英雄本色!”
“壮哉!天子果不愧为天之子!”荀祈一听荀攸这话,当即激动地站了起来,右手砸在左手上,当即就想振衣出门、投笔从戎去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