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华夏互联网纪元(本卷终)-《重启飞扬年代》


    第(2/3)页

    尽管她清楚吴涛这样的安排有着特别的用意,但她还是拒绝不了。

    一方面是她习惯那种工作氛围和环境;另一方面她对很多事情也很好奇,想要跟进了解。

    就比如说,元启投资在本次互联网大会之后,发放给每一个参会者的传单。

    传单内容很简单,是面向中大型投资项目的定向广告,而项目内容就是电脑吧,或者更准确地说——网吧。

    莫莉见识过了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人士对于互联网前途的憧憬和期待;而现在她想看看,究竟有多少人把这种憧憬和期待,转化成实际行动。

    即便天启投资这边收到的反馈,可能不那么全面,但管中窥豹,也可见一斑了。

    会议刚结束的第一天,天启投资一切如常。

    莫莉表示可以理解,毕竟会议刚结束,总得让人家回味沉淀一下,才能做出理智的决定。

    而这个回味期,莫莉觉得大概要有一周的样子。

    然而就在第二天,莫莉还在盘算着‘如果一周之后还没什么积极反馈的话,那就说明……’的时候,投资一部的经理匆匆走进来汇报说:“秦总,刚刚收到史先生的咨询电话,他想在新街口再开一家浪潮电脑吧的分店。”

    “哪个史先生?”秦潇潇却是不明就里。

    “就是大会上发言的史晓春,湘南路浪潮电脑吧的老板。”

    秦潇潇果断吩咐道:“把他请到公司来,重点跟进。”

    这是第一个意向,公司自然要重视。况且这事是吴涛寄予很大厚望的投资项目,旨在加速国内互联网市场的成熟化。

    从0到1的突破用了足足一天的时间。

    然而从1到10的突破,却只用了半天的功夫。

    而到了第三天下班的时候,天启投资收到的电话咨询已经超过了100通,其中范围几乎囊括了燕京、中海、深市等这些大城市。

    至于到了一周结束的时候,天启投资共计收到电话咨询突破1000大关,其中被初步判定为有效的意向超过100个。

    这再一次让莫莉刷新对于华夏现状的预估。

    在她看来,天启投资能收获三五十个投资意向已经不错了。

    毕竟看中这个投资方向的,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资本投资的。

    换句话说,落到天启投资碗里的投资意向,很可能只占据很小的一部分。

    如此推算下来,这就相当可观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