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棉花-《大顺皇朝》


    第(2/3)页

    李诫愕然,问道:“这棉花是何物?”

    陆承启也不知道如何形容,只得画了一张似是而非的画。李诫看过之后,突然惊叫道:“陛下,这不是白叠子吗!”李诫博学多才,对于奇异花草也有涉足,也是碰巧认识了这棉花。其实陆承启画得并不像,只是画出了大概。通过叙述它的形状,李诫才想得起来的。

    陆承启也非常惊喜,说道:“李卿也知道棉花?”

    “臣曾看过一本书,上mian有这样的描写。这是书中称呼此物为白叠子,书中谓之‘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纩’,臣却不知道此物乃是陛下所说棉花。”

    陆承启哈哈大笑道:“朕还以为找不到棉花,想用木棉代替,现在看来不需要了。李卿。你可知道这棉花在哪里出产吗?朕要大规模种植,那样的话。朕的百姓也就不怕挨冻了。”

    李诫仔细回忆了一下,说道:“书中说棉花产自西域,乃是回鹘之地所有。不过,臣也有耳闻,滇中、广南西路等地亦有此物。”陆承启闻言愣了一下,没错,新疆确实也出产棉花,但回鹘人好像和大顺的关xi也不咋地,能不能搞来也是未知数。但云南、广西两地有棉花,这是让陆承启料想不到的。

    其实,早在秦汉时期,一种唤作亚洲棉的棉花,已经从印度传入云南等地了。这种棉花,又称为粗绒棉,产量并不高。但胜在适应性强,抗病性强,弹性好,对于御寒有着很好的效果。现在没找到高产的长绒棉前,有这种粗绒棉也不错了。

    陆承启自然是高兴地不得了,立即下旨说道:“李卿,不管花费多少,一定要找到这种棉花!”李诫欣然领旨,他也有意做出一番功绩,既然又有圣旨,何乐不为?

    李诫领旨之后离去,陆承启才想到棉花的推广不易。现在是小冰河时期,种植粮食都来不及,哪里顾得上种植棉花?中国农民向lai不相信什么良种,只有亲眼看到了别人家的谷子好,才向别人借一些种子来种。所以这么多年过去,中国的谷物还是没有什么变化,约是一亩地产粮两百斤左右。

    这种顽固性,是出于中国农民的谨慎小心的性格。他们一家的性命,都在这几亩薄地之上,贸然换了种子,没有收成,他们就该喝西北风了。谷物粮食尚是如此,更何况要换种棉花?这东西又吃不了,还不知道怎么用,如何能让农民相信这种东西能换钱?

    “头疼啊!”陆承启忍不住叹了一声,心中道:“如果实在不行,只好先在皇庄之中支出钱银,购置一些薄田,试种一下了。对哦,还有纺织机,也是一个难题……有了棉花,只是第一步而已,要是知道能重生,我先前就认真学历史、物理、化学了,现在真是头都大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