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第二颗文心-《若修儒道》


    第(2/3)页

    杜若只比岳川多坚持了那么几分钟,她的剑法就开始凌乱,最后直接挥剑乱刺,一只狐形妖将抓住破绽一枪穿透了杜若的身体,杜若并不觉得疼痛,只觉得眼前一黑,再睁开眼睛时就已经被圣音阁的力量强制送回了圣音阁第四层第二阁。

    在这里,杜若见到了正在心境之中聆听圣音的岳川,与此同时,杜若的元神被强行送入了心境。

    杜若在心境之中,居然看到了一名男子在杀猪,在这名男子家的院外,居然还有小孩子在拍着手欢呼雀跃地等待着,另外还有一名妇人面上略有不满地看着那名正在杀猪的男子。

    杜若正在惊异这是在干啥,自己怎么会看到这样一幅场景,就见自己脑中的《书典》里面出现了一个词语:曾子杀彘。

    杜若瞬间明白了,自己现在看到的正是曾子杀彘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说曾子的妻子哄小孩时随口答应儿子要杀猪给他吃,事后,曾子为了实现这个承诺真的杀了猪。“曾子杀彘”的故事,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做人一旦有所承诺,就一定要守信兑现的道理,哪怕被承诺的对象只是小孩子。同时,曾子也在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

    就在杜若明白了眼前突然出现的场景是怎么回事时,她眼前的场景居然又发生了变化:一个气宇轩昂的威严男子命人在城门口立了一根高三丈的木头,并贴出告示:“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

    与此同时有一个破带几分沧桑之感的声音响起:“……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杜若知道,这是《史记·商君列传》之中,对于商鞅变法时,立木为信的故事的描写。那么,那个威严的男子一定是商鞅了,那个沧桑的声音,应该是被追列为半圣,但是自己因为肢体受刑残缺不全而留下遗书推辞的贤者,《史记》一书的作者,司马迁的声音了。

    这时,杜若眼前的商鞅和立木都消失了,司马迁的声音也停止了。有一名白袍老者在远处望着杜若慈爱地笑着,同时,开始诵读《礼记·中庸》中的一段内容:“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

    浑厚温暖的声音透着仁爱,但却带着威严……杜若知道,那是孔圣,被称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的孔圣!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