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3章 BBS和MUD-《重生科技狂人》
第(1/3)页
为了保证方圆电脑标准联盟的执行力,唐焕可谓是亲力亲为,倾听了每一位合作者的计划,尤其那些第三方的isa扩展卡厂商,当面确认了它们的产品不会晚于今年11月份的秋季comdex面世。
总而言之一句话,唐焕要给方圆电脑标准联盟一个尽可能大的初始加速度,只要这辆战车跑起来了,谁也别想将其拦住,甚至包括自己在内。他能控制的也仅仅是通过操作系统、bios、南北桥芯片,来引导一下前进的方向。
这些事务处理起来,难免枯燥无趣,但他抽时间出席的几场活动,还是非常有意思的。
哲儒、方圆电脑、ea联合构建了两个网络平台应用——bbs即电子公告牌系统和mud即泥巴网络游戏,并利用暑假期间,征募大学生们进行测试。
就硬件架构而言,后台使用了易鹏/holder服务器样机,前端为方圆电脑和苹果电脑,网络则毫无其它选择地采用了公共交换电话网。
前端的个人电脑,通过调制解调器,拨号连接到公共交换电话网上的后台服务器。
现阶段的网络速度大致在150bps到300bps之间,和将来的宽带条件不可同日而语,而且费用颇为昂贵,但做为研究项目的必要支出,还是物有所值的。
bbs和mud都轮不到唐焕来原创,它们的技术原型和应用范例早就在1970年代应运而生了。
被大家认为较早运行的,面向公众的拨号bulletin board system——bbs,是1978年ward christensen——沃德?克里斯滕森和randy suess——兰迪?瑟斯创立的computerized bulletin board system——cbbs。
其诞生背景是1978年发生了北美五大湖区的大暴雪,由于通讯上的不便,沃德?克里斯滕森和兰迪?瑟斯联想到创立一个公共bbs。
bbs提供的服务是非常实用的,包括布告栏、分类讨论区、新闻阅读、软件和游戏交流、用户线上对话等等。
哲儒、方圆电脑、ea就正式地提供bbs服务,来做为自己产品支持上的一环。
而唐焕也向西海岸的各个大学赞助了bbs研发和应用的费用,致使bbs文化蔚然成风,他的id也在圈内极有名气。
bbs系统研发过程中。网路通信协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目前,tcp/ip还没有在arpa网中取代旧的network control protocol——网络控制协议即ncp,自然还轮不到它来坐老大的位置。
但与之对应的问题是,开发网络应用程序。想要找一个现成、可靠、好用的网路通信协议,往往不那么容易。
唐焕利用一个现实当中看得见摸得着的bbs项目,便带动了哲儒研发中心的若干技术课题,从而让他节省了大量的笔墨和口水去阐述自己的要求。
mud也是基于这个拉动效应的目的,被唐焕推上台面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78年在英国出现的一个名为multi-user dungeon——多用户地牢的连线游戏。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mud算是几十年后网络角色扮演游戏的原型,只不过交互方式非常原始,完全依靠文字来进行。
而在原本时空里,其被诠释了不同的含义,包括multi-user dimension——多用户层面、multiple user dialogue——多用户对话、multiple user domain——多用户虚拟空间等。
当唐焕摆出来这些叫法后,ea选择使用multiple user domain——mud,做为正式运营的名称。
在bbs领域,唐焕属于老鸟了,他主要利用其阐述计算机技术。结果吸引了不少信众以徒子徒孙的名义自居。
但对于mud而言,唐焕还是第一次以玩家身份参与其中。
当一个命令被敲入后,系统提示:你来到了一个广场,但这里除了你自己之外,别无他人。
这时候,系统广播了唐焕登陆的消息,但唐焕没太在意,随手敲了go west,打算来个一路向西。
可没过多久,系统提示人潮汹涌而来。出现大量的问候表情,接着就当机了。
见此情景,霍金斯无奈地耸耸肩,“我都让管理员们不要发广播了。可他们还是捣蛋。你的号召力如此大,吸引了这么多人发出系统请求,服务器不崩溃才奇怪呢。”
唐焕笑着摇了摇头,“这帮家伙,就是利用我来测试系统极限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