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ingres的研发团队和ibm的“r”研发团队,彼此熟识,故而经常进行技术交流,并开发出了一套和sql类似的关系数据库语言quel。 两伙人也犯了文人相轻的毛病,不时地爆发争吵。进而相互指责对方抄袭自己的解决方案。 到了最后,双方干脆分道扬镳,真刀真枪地较起劲来, 1980年的时候。ingres研发团队里的几个人,成立了关系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即rti,来进行ingres数据库的商业运作。 oracle的前身,软件发展实验室——sdl,其创立初衷是为了方便捞外快。 当时,拉里.埃里森所供职的公司要开发一种数据存储和检索的设备。工作量非常大。 于是,拉里.埃里森成功地游说公司进行业务外包,并和前同事鲍勃.迈纳、埃德.奥茨联合创立sdl,接下了这个活,让三个人狠狠地赚了一笔。 在此之后,拉里.埃里森便离开了这家公司,以专心经营自己的sdl。 他还把办公室搬到了硅谷的中心地带,并更名为关连式软件公司即rsi,以正面反映出公司正在开发的关系数据库oracle。 和ingres拥有自己的关系数据库语言quel不同,oracle借鉴了ibm的sql,唐焕的ebase也有类似的选择。 做为关系数据库商业化的先行者,oracle数据库自然得到了一些先发优势。 比如,美国中央情报局主动找上门来,点名要买这种产品。同时,拉里.埃里森还找到了另外一家大客户——海军情报局。 oracle的第一个版本,运行平台为dec的pdp-11,而中央情报局和海军情报局要求的版本是ibm的大型机和dec的vax。 这两种产品都不便宜,rsi的财力不足以购买。但移植oracle又离不开这个环境,拉里.埃里森等人只能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地借用,甚至不惜使用无赖的手段,总算完成了oracle的第二个版本。 不过。此时的oracle仍然存在不少诸如检索结果错误之类的问题,甚至还会发生丢失数据的现象。 这时候,拉里.埃里森的个人能力就显现出来了,他硬是把这种不成熟的产品交付给了中央情报局和海军情报局,让对方成了自己的故障查找员。 当然了。rsi的服务态度绝对够好,随传随到,有错就改。 就是靠着这种巧妙的推销和良好的服务,rsi打开了关系数据库的市场。而着手商业化ingres的rti,特点则是优秀的技术和过硬的质量。 就这样,rsi和rti展开了水火不容的竞争。 相比于rti的那些教授,拉里.埃里森的手段显然更为高明。 由于rsi和rti的名字非常接近,不时地会发生rti的支票被错送到rsi的现象,这时候拉里.埃里森便尽量拖着这些支票不还,好给对手增加无谓的财政压力。让rti叫苦不迭。 在这场竞争当中,rsi占据了先机,拉里.埃里森也开始有余力用c语言取代汇编语言,重新编写出了第三版本的数据库,并把公司名字改为oracle。 rsi和rti的竞争,代表了小型机和大型机领域的关系数据库市场格局,而在唐焕的推动下,微型计算机数据库市场渐渐成形,显示出了让人垂涎的商业价值。 比如做为引领者的ebase,凭借“e”所标榜的电子、强大、易用特性。仅仅在1981年,便为哲儒贡献了5000万美元的销售额。 阿什顿-塔特公司的dbase,背靠ibm-pc平台,看起来和哲儒的ebase竞争得不亦乐乎。但其目前还不具备关系数据库的特性,根本不够格做ebase的对手。 眼见着关系数据库市场红火得一塌糊涂,ibm瞠目结舌之余,连忙奋起直追,对“r”系统严格测试后,在1981年底推出了自己的商业化关系数据库sql/ds。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