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除了这个野人,没再现其它目标。” …… “所有人注意遵守攻击守则。这次我们要抓活的。” …… “开始行动。” …… 有线电视新闻网的记者和摄影师显然训练有素,跟着联邦调查局的警员们,直扑目标。 …… 那个蓬头垢面的野人,似乎吃饱了消化食地四处走动着,不时地抚额沉思,好一副世外高人的做派。 正是这种神游天外,无形当中给抓捕行动带来了方便。 等联邦调查局的警员们现身冲过来的时候,这个觉不妙的野人,再转头想跑,已经来不及了。 …… “说出你的名字。”得手的联邦调查局警员厉声喝问。 “泰德·卡辛斯基。”那个野人一脸镇定地回答,甚至还好整以暇地注视着摄像机的镜头。 …… “屋内现大量制造炸弹的零部件,以及一枚已经完成制造、看起来准备寄出的邮件炸弹。” “还有大约4oooo页手写日记,上面记录了制造炸弹的实验数据,以及实施邮件炸弹犯罪的备忘录,也现了类似宣言一样的文章。” …… 随着此起彼伏的应答,联邦调查局的这帮人,无法抑制地兴奋起来——收获太丰富了!行动太完美了! 有线电视新闻网的记者和摄影师,更是眼睛里闪着绿光——一个劲爆新闻,就要从他们手里诞生了! …… 得到消息的富先生,随手拿起遥控器,打开了电视机——有线电视新闻网正在现场直播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的新闻布会。 先,司法部长珍妮特·伍德·雷诺精神焕地宣布:“联邦调查局历史上花费最大的连环邮件炸弹案,于近日取得决定性进展,成功抓捕了犯罪嫌疑人泰德·卡辛斯基,起获了包括制造炸弹的零部件、尚未寄出的邮件炸弹、详细的日记等等有力证据。” 接着,美国联邦调查副局长、代理局长弗洛伊德·克拉克,介绍了案情侦破过程的详情。 “从1978年5月25日到现在的15年时间里,泰德·卡辛斯基向不同大学、公司,寄出总共15枚邮件炸弹,造成1人死亡,23人伤残,以及几乎酿成一次民航灾难。” “通过现场缴获的日记,与《纽约时报》和《华胜盾邮报》所收到邮件中的笔迹对比,证实都出自泰德·卡辛斯基之手。” “根据武器专家分析的结果,现场缴获的炸弹零部件和未寄出的邮件炸弹,与今年三场邮件炸弹爆炸现场留下的证物相同。” “泰德·卡辛斯基没有否认这些罪行,从其日记当中的内容初步判断,他的犯罪动机,应该是反人类工业文明。” “我们将以国内恐怖主义,谋杀、使用及制造炸弹等几项罪名起诉泰德·卡辛斯基,而他的律师提出进行精神病鉴定。” …… 这样的官方新闻布会,虽然披露的消息十分权威,但难免枯燥,而有线电视新闻网的相关报道,就要“生动”很多了。 先,有线电视新闻网播放了采访泰德·卡辛斯基的一个镜头——询问他对自己的邮件炸弹所造成的人身伤害,尤其生于今年6月24日的最近一次、也是伤残程度最严重的一次,是否心生悔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