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终于无缘》
第(3/3)页
鱼此时还没有回来,也许是跟什么朋友一起喝酒打牌去了吧,冰不想管,也管不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更何况冰还没有想好要跟他过一辈子的,至少现在还不想。冰简单洗漱了一下,便上了床。
这座城市的夜总是静得很早,尽管还只是十点多钟,透过窗户向外望去,就只剩下主干道上昏黄的路灯努力地睁着迷蒙的睡眼,透过落光了叶子的枝桠,把星星点点洒落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或大或小的阴影。居民楼上只有极少数的窗户还向外透出一点亮光,夜归的人总是迈着匆忙的脚步朝家的方向奔去,偶尔也会有个把流浪的妓女扭动水蛇般的腰枝在马路上逗留,专等狩猎者的光顾。
冰的周围很静,只有新买的闹钟发出“滴滴答答”的声响,那张血肉模糊的脸一直在光顾着冰的梦境,所以,冰尽量让自己保持足够的清醒,一直捱到鱼回来。
人们都睡了,惟独冰!冰羡慕他们能够在忙碌了一天之后,一回到属于自己的那几尺立锥之地,便能立即清理纷乱的思绪,缓和躁动的心灵,放下所以的疲惫,在梦境中不断反刍生活中的精彩片段,重新闪现爱的火花。
冰本也是个贪睡的人,但在不知不觉中,她爱上了星夜:爱星夜里汽车飞驰而过时拉响的带刺的引擎,爱星夜里沉睡了却隐含欲望和冲动的城市,爱星空下急于争宠、忙着媲美的霓虹灯,也爱星空下醉生梦死的那群素昧平生的人们。冰只知道艳羡和嫉妒,她羡慕那似水一般的静谧与和平,嫉妒那眩人的缤纷与多姿多彩。冰忘了告诉自己,忘记白天而贪恋黑夜,是长大的象征,也是成熟的印记。冰只知道自己已离不开黑夜,已属于星辰。感谢满目琅琅的星光,它提醒冰:如梦的人生已到了子夜。
世人总喜欢刻意寻求安静,总认为逃离了城市的喧嚣,便求得了一份持久的宁静,便已然返朴归真。殊不知,有多少“静”就在自己心中。一个有成熟思想的人,一个有宽阔胸襟的人,一个能自我调节的人,一个懂得生活和享受的人,又岂会在意那本是热情、青春、艳丽的都市?静是能求的,但不一定需要逃离。就像冰,把自己放在黑漆漆的夜里,感觉到的是一种安全的静谧和无穷的享乐。
许多人都害怕黑夜,因为他们害怕白天的精彩在黑夜里得不到延续,害怕成堆成串的故事席卷虚弱的梦境,害怕空洞的心被黑夜吞噬后再也找不回自我,也害怕在黑夜里被居心叵测的人窥视。冰是不用怕的,她没有白天的精彩,便不用顾忌黑夜的苍白;她的故事太过平凡,梦境也不会过于虚弱;她的心早已被掏空了,哪还在乎有什么自我;她为自己建了那么坚固的城堡,无须再担心别人的窥探。冰与人为善,所以不会有连篇的噩梦,没有噩梦的夜何尝不是宁静的?
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独处的感觉,随心所欲、自由自在,虽然孤独,虽然寂寞,也乐在其中。有些事有些话没有人能为自己分担,最终还是需要自己慢慢消化。走过去了,就有明天。雨后才能见到彩虹。不管是好是坏,一切都会过去,也会慢慢淡去。无尽的星夜,相伴的总会是自己的影子。
冰仍旧白天陪着鱼的母亲去交通事故处理大队询问事情进展情况,晚上给两个小姑娘辅导作文。相处时间长了,赵露和朱丹便不再那么拘谨,在休息的时候总爱给冰讲她们学校里的趣事,冰也乐意听听,当是鼓励她们锻炼描述能力。
这天,从她们口中听到一些关于“情人节”的事情。“情人节”这个专属于成年人的浪漫节日,跟小学生能扯上什么关系吗?冰来了好大的兴趣,便坐在一边认真地听着她们说了起来。小孩子毕竟是小孩子,虽然在情人节这天她们班上好些女生都收到了节日礼物,但她们的礼物大到一顿丰盛的肯德基西餐,小到只是一粒棒棒糖,都是些吃的东西。或许,对于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情人”的概念还太模糊,“情人”这两个字眼也太沉重,但是,这些孩子偏偏已经懂得表达爱意的方式。看着两个小姑娘眉飞色舞地嚼着班上谁谁谁喜欢上谁谁谁的小小花边新闻,冰的心有点无谓的沉重。
现在的小孩,物质方面几乎什么都不缺,而且还都紧随时尚潮流,从衣服、书包到文具,都必须要买名牌的,他们说出来的名牌远远比大人知道要多的多。可是精神方面呢?除了读点死气沉沉的课本外,往往是被逼着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他们自己大多是没有选择的自由的。当孩子们痛苦地参加各种培训时,他们的父母就在痛苦的赚钱。两代人之间没有时间交流,无法沟通,家长们在不经意之中,也把许多充满铜臭味的不良习气传染给了孩子。于是,他们小小年纪就懂得了麻将的奥秘,学会了随口说“脏”,无师自通的早恋,习以为常的说谎。他们自己是没有太高的要求的,他们在家长和老师的双重“欺骗”下总认为自己很不错了(因为家长和老师总善于夸大其词的对他们说“你真棒”,真的很棒吗?),他们为自己的懒惰找着一个又一个的借口。他们根本没有一丁点儿的忧患意识,因为一般情况下,他们已经习惯家长为他们扫平一切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他们无法明白苦中作乐的道理,他们也无法忍受生活中一丁点儿的苦痛。家长任由他们在物质上跟好的比,而在学习上能过得去就ok了。有时候家长只会无可奈何地说:唉,还小,不懂事!唉,就这么一个,能怎么样呢?“还小”和“只有一个”就成了放松理性教育、降低素质标准的借口。
人们无法拒绝成熟,可是当孩子还是一枚青涩的果子的时候,是不是该多给些阳光雨露,而少给些催熟剂呢?冰想起自己带过的第一个小男孩,因为讨厌英语而说出“要我学英语,我宁愿死”的话,不寒而栗。
提倡素质教育的他们这一代,素质究竟怎样,无法评论。但愿,冰所见到所听到所想到的一切只不过是沧海一栗、杞人忧天,明天总是会更好的。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