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新年一折-《一个人的甲午》
第(3/3)页
联想到这些。翁同是满心喜悦的接受了皇上的意见。甚而还在暗中联络清流支持开办银行的举措。
舆论已经起来了。下一步。光绪等待的便是李鸿章的折子。这份折子便是光绪叩开编练新军和开办银行的敲门砖。
然而。李鸿章的折子未到。世铎倒是着急上火的带在陈卓和袁世凯到玉澜堂求见光绪。
世铎此来。正是为着陈卓所拟定的编练新建陆军的方略。
按照陈卓在编练新建陆军方略中所言。新建陆军仿日本陆军编制。拟编成两个镇。每镇辖步兵2协。共4标。又附设炮兵1标。工程兵1营。辎重兵1营。全镇计官长及司书人等748名。弁目兵丁10436名。夫役1328名。每镇人员编制为12512名。两镇共计25000余名。
别的世铎不懂。但是看到两个镇共计25000余名的人员。却是大大的吓了一跳。25000人。这的要朝廷多少银子啊!所以也顾不的许多了。当即带着陈卓和袁世凯赶到宫中。
其实不独世铎被这25000多人吓了一跳。当初在和陈卓商议之时。光绪也很是为这人员的问题头痛不已。25000多人。单是每年的军饷就接近300万两银子。再加上武器弹药、被服装备。日常训练。聘请洋人教官等开支。至少也在六、七百万两银子。朝廷上哪里弄这么多银子出来啊?
然而2年后的甲午。仅仅靠一个镇10000多人的兵力。就想和日本人几个师团抗衡。那是根本就不可能的。左思右想。光绪还是痛下决心。示意陈卓拟定了两个镇的新建陆军编制。
正好也用这两个镇的编制去压压世铎。迫他向慈禧建议。同意官商合办银行。
此刻。面对着世铎一脸惶然的表情。光绪心中并不以为然。只是拿目光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袁世凯。
此时的袁世凯34岁。正当盛年。站在世铎、陈卓等人身边。虽未说话。神情间隐然便透出一丝逼人的神采。果然是乱世之枭雄。不仅杀伐果敢。机谋权变。单是这卓然不凡的气势。便不由的让光绪想到了那个英雄迟暮的李中堂。
“陈卓。世铎以为两个镇的编制太多。这个新建陆军的方略是你和袁世凯在负责。你先说说看。究竟两个镇的编制多或少。有没有可以裁减的余的?”
“微臣以为只少不多!”陈卓断然说道。“丰台大营原有编制就在两万人左右。只是因为此空饷太多。实有兵员只在一万余人。与丰台大营相比。新建陆军的编制并不为多。其二。朝廷编练新军。不仅是为了拱卫京师。也有震慑天下之意。今日之局面。外重而内轻。没有一支相当规模的精锐之师。恐无法改变眼前的现状。故微臣以为。两个镇的编制。不仅不多。还不够。倘若将来朝廷财力有余。微臣还想向朝廷建言。组建陆军第三镇。”
话音未落。世铎已经皱紧了眉头。“陈卓的意思并没有错。奴才也赞同。但是眼下朝廷从哪里弄那么多银子出来啊?没有银子。何谈编练新军。所以奴才以为当下还是从朝廷财力着眼。先编练一个镇的兵力。以后再从长计议。不知道皇上以为如何?”
光绪不置可否的一笑。并没有回答世铎。只是将目光投向站在一旁的袁世凯问道。“袁世凯。你以为如何啊?”
听到皇上问自己。袁世凯赶忙肃然垂首说道。“回禀皇上。微臣以为既是朝廷编练新军。无有规模。便不能有气势。无有气势。便不能以为天下之表率。故而微臣以为。今日我大清编练新军。至少也的有两个镇的规模。方能彰显我朝廷振兴国势。首在治军的主旨。”
哦。光绪略微有些惊奇的看着袁世凯。心中也不由的暗暗感慨。袁世凯的这一番话。确实说的漂亮之极。
“可刚才世铎也提高了军费的问题。朝廷眼下的局面确实拿不出这么多银子出来。你们的想法虽然好。总要有银子才能贯彻实施啊。”光绪不动声色的问道。
“微臣早已想过这个问题了。要筹措军费。眼下只有一条路可走。”说着。袁世凯从怀中掏出一份折子。恭谨的递给光绪说道。“微臣恭请朝廷以官商合办之形式。开办我大清的银行。以期富国强兵。”
光绪不由的一怔。接过袁世凯的折子展开来看了片刻。忽然明白过来。
李鸿章啊。李鸿章。到底是精于朝局。老谋深算。让袁世凯来上这份折子。这个算盘打的好精啊!甲午的大幕即将徐徐拉开。面条也在寂寞中。呼唤月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