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进京勤王的路上-《明末强梁》


    第(3/3)页

    许梁责备道:“道周,当今陛下虽然年轻,但向来乾坤独断,你今日的感慨大大不妥!往后要注意了。”

    黄道周勉强地笑道:“幸亏大人提醒,下官才没犯下大错。只是,大人,难道你就不觉得陛下这样处置袁督师,太过武断任性了吗?”

    许梁沉默一阵,道:“圣心难测,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黄道周愕然地看着许梁,撇嘴道:“大人不愿意说就算了。”

    许梁叹了口气,看着黄道周,语重心长地道:“道周哪,非是我不愿意说,而是袁督师下狱的消息,我也只听了个大概,具体什么情况,我也不知道。兴许其中又有什么咱们不知道的隐情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黄道周咕哝一声,许大人又在说他听不懂的言论了。

    叮嘱黄道周几句,将他打发出去,许梁便陷入了沉思。对于袁督师下狱的事情,许梁没有太多的兴趣去分析。然而袁督师下狱的第一个理由,擅杀皮岛总兵毛文龙这件事情却提醒了许梁,按照魏忠贤弥留之际带给自己的说法,五部羊皮金刚经有就一部在皮岛总兵毛文龙手中。那么,袁崇焕杀了毛文龙,而现在祟祯又抓了袁崇焕,这毛文龙手上的经书会落到谁的手上?

    九边之一,西北重镇榆林城内。

    三边总督杨鹤巡视边防到了此地。当夜月明星稀,三边总督杨鹤身披一件灰色披风,登上重兵守卫的榆林城楼上,目光眺望着北方天际。

    师爷宋时文寻着杨总督的足迹也登上了城楼,见着杨总督,便轻手轻脚站到他身边。

    杨鹤与宋时文两人,关系密切,即便不回头看,杨鹤也知道站在自己身边的人是谁。

    “先生,”杨鹤的语调飘乎着,有些不着边际地道:“后金皇太极兵围京师,崇祯皇帝杀了一个兵部尚书王洽,又抓了一个蓟辽督师袁崇焕,天子怒火之盛,可见一斑哪。”

    宋时文拱手道:“听说孙承宗已经接任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了,有这位在,皇太极退兵是迟早的事。”

    杨鹤听了,落寞地一叹,双手扶着城垛,道:“是啊,京师被围,陛下能杀了王洽,再撤了袁督师,再不济还有个孙承宗顶着,天,塌不下来。可若是西北再乱起来,却没有肯在本督面前顶着了。”

    宋时文听了,神情一愣,随即语气坚决地道:“东翁放心,谁若想害你,除非从我宋时文的尸体上踏过去。”

    杨鹤听了,感动地朝宋时文笑了笑,然后又摇头,语气苍凉,道:“先生能挡一人,十人,能挡得住一道圣旨么?”

    宋时文脸色瞬间变得惨白,紧盯着杨鹤,摇头说道:“东翁,局势还没有坏到那一步,至少西北目前还是很稳定的。”

    杨鹤苦涩地道:“先生别安慰我了。我自己手上的事情,我还是很清楚的。眼下西北各地的民军,暂时是用银子安稳住了。可即便先生不说,我也知道,总督府的存银快用空了。一旦那些人手里没粮没钱了,便又要开始闹腾了。”

    宋时文眼中闪过狠厉之色,冷声说道:“东翁,这些人都是喂不饱的白眼狼!以在下之见,与其至时候东窗事发,陛下降罪,不如先下手为强!”说着,宋时文做了个砍头的手势。

    杨鹤呼吸一窒,随即神情痛苦地摇头道:“原本我是爱惜那些人的性命,不忍伤了我大明的元气,这才向陛下提出招抚之策,谁成想人心已败坏若斯了!如今各地民军总数不下十万之众,若要斩草除根,须得发动雷霆之势,事先还不能走漏风声!而要做到这些,难哪……”

    宋时文目光幽幽地看着夜空,道:“若是东翁手下有足够的兵力,做这些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杨鹤脸上苦涩之意更盛,看着宋时文道:“西北可以动用的兵力,数来数去也就那么几支,而且一半以上都掌握在那个参政许梁手中!唉,许梁这厮率军悄无声息地包围督府的事情,你又不是不知情,惹怒了他,谁也落不着好去。”

    宋时文目光闪动,看着杨鹤,嘴角微微一笑,幽幽地说道:“东翁,许梁率梁军随洪巡抚进京勤王走了有十多天了吧?”

    杨鹤一听,疑惑地看着宋时文,随即脸上露出恍然的神色,与宋时文对视半晌,双双仰天大笑。(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