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愁眉不展-《三国新天子》
第(3/3)页
“能为陛下驱策,为天下苍生做些实事,是臣的荣幸。”钟繇脸上不由浮出一丝感恩,但疲惫的双眼眨了眨之后,脸上露出一抹略带调皮的笑意,又说了一句道:“陛下今日前来寻微臣,恐不只赈济一事吧?”
刘协眉头猛然一跳,他完全想不通自己掩饰的如此完美,怎么还被钟繇看了出来?
钟繇见刘协这一反应,当即明白了过来,又一语中的说道:“陛下此番前来,想必是为了取士一事吧?”
刘协不禁怃然,钟繇又一次猜对了。但条件反射下,刘协还忍不住问了句:“钟爱卿缘何知晓,朕此番前来还有他事?……”
“陛下自亲政起,来尚书台不过寥寥数次。若非此等大事……”
后面钟繇说的什么,刘协就没听太清楚了。因为这一刻,他脸红地已如火烧:钟繇说的是事实,自己还真不算什么勤政的好君王啊。
而就在这间屋子的隔壁,已有鲁肃、杨修、李严、杨阜、姜冏、司马朗等人静候。刘协此番前来,原本就是想着请钟繇一同参赞的,但眼见钟繇这般辛劳后,他随即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比起关中大旱,取士才是刘协心忧不已的大事。毕竟,大旱终究会过去,只是一时之事。而取士攸关百年,更是汉室同各地诸侯竞争的软性指标,他万不敢疏忽大意,只能如履薄冰地做到万无一失。
毫无疑问,朝堂当中,钟繇和荀攸两个人是最适合同刘协商议的。然而,同钟繇一样,荀攸为兵制改革之事也忙得手脚朝天。好在,荀攸的忙,换来令刘协都赞叹不已的表章。而取士改革,仍旧让刘协一筹莫展、焦头烂额,恨不得将那些草包们点上一把火给烧了。
“陛下,取士一事,您当真以为朝堂那些饱学之士,一点都不明白陛下苦心吗?”钟繇哀伤地叹了一句,表情甚是纠结,以及还参杂了一丝充满了失望的愤怒。
刘协哪里不知道取士改革的症结所在,却只得同样叹息了一口气。然后,他莫名其妙就想到:此事,就算是贾诩老狐狸亲在,恐怕他也会愁眉不展吧?
第(3/3)页